皖南事变为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 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整个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以邓小平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为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
陵园入口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变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个序列。
从广场右转,建有五十米长的九十级台级的神道,五十米寓皖南事变50周年。九十台阶分为三个层次,寓有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分三路纵队东进抗日。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神门便进入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的第三空间序列。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12.36米,宽 27米,黑色磨光花岗岩碑面,镶嵌着邓小平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碑的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
纪念廊里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都是高低不平的残柱,寓意当年九千健儿大部殉难,只有两千人胜利突围。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成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
主碑和无名烈士墓组合在一起,同时利用碑身的建筑空间,形成了第四处纪念性空间序列。烈士墓的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陵园的史料陈列室内有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为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的题词:“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