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三贤祠景区

  三贤祠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之山北名胜水帘洞的右侧,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祠内先是奉祀朱熹老师刘子翚的神主,后又增祀朱熹和刘甫的神位。

 刘子翚是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崇安五夫里人,他的父亲刘韐曾任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等要职,刘子翚少年时以父荫授承务郎。靖康之变后,其父刘韐出使金营被扣押,不屈自杀。当时刘子翚30岁,悲愤欲绝,从此厌于朝政。三年后任兴化军(今莆田)通判,不久,借病辞居武夷山,主管冲佑观,隐居在五夫的屏山书院潜心著述和讲学,世人称屏山先生。他曾专心教诲朱熹苦读成名,还携带朱熹在水帘洞讲学。朱熹曾称赞刘子翚是幼年受益最深的老师。刘子翚逝世之后被朝廷追谥为文靖公。他是五夫刘氏家族“三忠一文”之一。

 刘甫,字岳卿,崇安人,明朝徐表然的《武夷山志》载:“刘甫的父亲刘衡,字兼道,邑人。建炎初以勤王补官,从韩世忠败金兵于濠,累功迁秩,晚年弃官抱道武夷,筑小隐堂,与胡明仲(即胡寅)讲学讨论,时以诗酒自误,风晨月夕常吹铁笛,或慷慨舞剑,意气浩如也。”刘甫顺从父亲的遗愿,终身不仕。明代徐表然《武夷山志》还说他“事亲以孝,闻隐武夷山北水帘洞,朱文公与蔡西山(蔡元定)诸贤频诣其庐,讲明义理。尝约文公(指朱熹)结庐于五曲,未几卒。文公以诗哭之曰:‘曾说幽栖地,与君共接连。欲携邀月酒,同棹转鱼船。遽尔悲闻笛,真成叹绝弦。林狷催老泪,为子一潸然。”淳熙辛丑七年(1181年)朱熹和高足蔡元定等人曾应刘甫的邀请,重来此地游览,崖壁上曾留有朱熹手书的纪游题刻。文曰:“刘岳卿几叔招胡希圣、朱仲晦、梁文叔、吴茂实、蔡季通、冯作肃、陈君谟、饶廷老、任伯起来游。淳熙辛丑七年二十三日,仲晦书。”

  水帘洞留下了刘子翚、朱熹、刘甫讲学郊游的胜迹,从此为邑人所津津乐道。绍兴十七年(1147年),刘子翚逝世,邑人在洞内构建屏山先生祠,供奉刘子翚神主,朱熹亲题匾额“百世如见”。刘甫、朱熹逝世后,后人又增立这两位贤人神位于祠内配祀,邑人俗称为“三贤祠”。祠在“水帘洞内右,祀刘屏山子翚、朱晦翁熹、刘岳卿甫。” [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五]清康熙年间,祠堂被泉州僧人景真倚仗势力占领,擅开茶行,为此激起民愤,申告官府。后由福建巡抚下令饬禁,恢复奉祀刘屏山,禁令刻在水帘洞左侧。

  三贤祠自南宋创建以来,历经八百余年,虽历经沧桑,祠堂几经圯毁,但由于摩崖石刻的官府饬令依然历历在目,所以旧址仍然多次重修,旧貌未改。至民国,三贤祠遭劫难。根据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近由俗人改建三教堂,祀孔子、老子、释迦,殊为不伦,亟宜恢复旧观,以存古迹。”约在1943年,三教堂又恢复旧名三贤祠。三贤祠顶无覆瓦,倚靠外突的崖顶作为屋顶,风雨不侵,蔚为奇观。

  三贤祠之旁是武夷山山北有名的胜地——水帘洞。巨大的崖壁,拔地腾空,斜覆而去,气势十分壮观!两道流泉从崖顶奔泻下来,散成千条万缕,洒入底下浴龙池。架空飞泻的泉水,一经山风吹动,就化为无数细小的水珠。忽东忽西地飘荡开来,闪烁着晶莹夺目的光彩,恍如珠帘。前人就曾以“千丝不断摇珠箔,匹练长悬泻镜湖”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水帘的景色。

  三贤祠建筑仍存,但所祀神像及匾额等均不复见。祠堂现作为水帘洞茶室,水帘洞成为露天品茗的好去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