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南海 (nāhǎi)

城市名称:南海 (nāhǎi)

所在省份::广东

城市区号:0757

城市邮编:528200

城市位置: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环抱佛山市禅城区,毗邻广州、邻近港澳

城市区划:南海区辖2个街道(桂城、罗村)、6个镇(里水、九江、丹灶、大沥、狮山、西樵)

其它信息:

城市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环抱佛山市禅城区,毗邻广州、邻近港澳,环境得天独厚,素称“鱼米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
  南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6000年前,就孕育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樵山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南海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置南海县。千百年来,南海人民在这里辛勤劳作、开基拓业,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曾盛极一时。进入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涌现了康有为、陈启沅、詹天佑、邹伯奇、黄飞鸿等一大批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
  1992年,南海撤县设市。10年间,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南海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南海连续两届名列第三,居广东之冠;2001年,被评为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第二位。与1992年撤县设市时相比,2002年,南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5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14倍;出口总值增长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6.2:51.4:42.4 。
  1995年以来,南海积极实施“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战略,以应用为龙头,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初步形成信息城市的雏型。南海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江泽民、朱镕基、尉健行、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近年,南海还分别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首批文明城市、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市、广东省文化先进市、广东省现代化科技示范城市、广东省信息化综合示范城市等称号。
  2003年1月8日,南海撤市设区,区政府驻桂城,辖11个镇、6个街道。辖区面积1073.8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3.7万。与时俱进的南海人正沿着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朝着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28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5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工业总产值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农业总产值18.58亿元,与上年持平;出口总值12.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9%;三级财政收入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2.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9%。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51万亩,总产18.1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8.1万亩,总产9.5万吨;生猪饲养量、上市量分别为78.2万头和57.4万头,三鸟饲养量和上市量分别为3561万只和3067万只。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总收入超60亿元的有南庄、大沥、西樵等镇(区),超50亿元的有盐步区,超40亿元的有里水、平洲等镇(区),超30亿元的有黄岐、桂城、松岗、官窑、罗村、九江等镇(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日中天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新增投入48亿元,新增个体、私营企业3665户,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到68000户,从业人员50万人,注册资金5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17.1%和25%;创造产值350亿多元、税费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20%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48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0多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0% 。“三资”企业增加到1312家,创造出口值8.49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23.71% 。
第三产业生机盎然
  全区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42.58%,比上年增长了16.5% 。其中,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5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7.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7%和18.4%;大中型集贸、专业市场发展到140座,专业市场商品成交额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房地产业交易14380宗,商品房交易面积169.93万平方米,交易总额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47%和43.3%;金融业各项存款余额556.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7%;保险业承保额达到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 。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全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调整到8.53:48.89:42.58,创造增加值分别为24.1亿元、138.13亿元和120.31亿元,除第一产业为零增长外,其余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6.5% 。第一产业形成了以“三高”农业为主体的城郊型农业格局。第二产业有企业17000多家,形成了以铝合金型材、建筑陶瓷、有色金属加工、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五金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体,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局面。第三产业形成了以金融保险、商贸旅游、房地产、信息等行业为支柱,多种行业协调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全区建成通车的公路里程达到1663.8公里,公路密度为144.6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内有机动车辆35万辆,公交线路23条,公共汽车300余辆,电召小汽车90辆,市内有主要内河港口7个,年吞吐能力900万吨,有直通香港、澳门的口岸5个,南海港为国家一类港口,其中南海客运港年接待出入境旅客31万人次,南海国际货柜码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24万箱;拥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8.37万线,电话实装用户2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7万户,有43个电话普及管理区、268个电话普及村;拥有自发电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有自来水厂2座、设计日供水能力65万吨,有3000立方米燃气库和1500吨级气库专用码头各一座,中心城区居民用上了管道燃气。
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科技事业被列为全国首个县级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市、并被批准建立国家级民营科技工业园,是广东省首批5个“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之一。教育事业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6.51% 。《南海日报》、南海电台和南海有线电视台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文化、体育设施遍布城乡,群众文体活动活跃,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口数量得到控制,质量有所提高,社会民政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推进,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步入轨道,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绿化、净化,市民生活的质量有新的提高。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城镇为25平方米,农村为4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6214元,比上年增长6.1%,城镇职工人均货币收入11096元,比上年增长2%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