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概况
我国密如繁星的众多城市中,在举世闻名的北部湾顶上,有一座颇具特色的滨海之城——钦州,她有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穿城而过,流入浩瀚的钦州湾出海。
钦州,古称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总人口310多万,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 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开放的钦州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近代历史上钦州出现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现在,他们故居成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近年,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高潮迭起。目前,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 25亿元。工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据专家规划设计,近期可建6个作业区和两个内河作业区,建设1~9千吨码头1OO多个,三墩作业区可建3O万吨级泊位。远期吞吐能力1亿吨以上。钦州港的深水条件良好,中国罕见,世界也是少有的。 钦州市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已建成的铁路有南(宁)—钦(州)、黎(塘)—钦(州) 、钦(州)—北(海)、钦(州)—防(港)、钦(州)—钦州港等五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钦州交汇。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钦州港的对外开放,加快了钦州市对外开放步伐,又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钦州人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出口市场现扩大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埃及和阿根廷等23个国家和地区。
钦州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钦州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钦州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投入巨资,大搞城镇基础建设,制订了各种优惠政策,与海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了把钦州建成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我们本着”诚招四方友,笑迎天下客”的方针,以崭新的风貌、文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
钦州工业
由于历史原因,工业“腿短”一直是制约钦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制订并实施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临海工业为主攻方向,致力改造投资环境,广为招商引资,开展项目工程大会战。随着一批工业园区的相继动工,一批工业项目的竣工和投产,钦州的临海工业实现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突破。
一、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03年底,钦州市共有工业企业19246个,从业人员262660人,全年实现工业不变价总产值817907万元,同比增长13.65%,实现工业增加值311021万元,同比增长12.73%,完成税金及附加34265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共131家,在职职工26932人,资产总额427979万元,负债总额320593万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107386万元。2003年钦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009元,人均财政收入为302元,工业利税占财政收入比重为30.4%,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为11.2%。全市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3.8%、24.1%和32.2%,其中工业占GDP比重为18.41%,工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人口比重为7.8%。
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不变价总产值276857万元,同比增长17.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3163万元,同比增长22.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进一步优化(43.76:24.07:32.17),其中二次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了1.51个百分点。年累计产销率为97.6%,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
2003年,钦州市传统的制糖工业、制药工业和建材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依然在全市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别完成产值58438万元、22466万元、8968万元。同时,新的支柱产业开始形成,化学工业实现产值46321万元,超越制药工业成为钦州市工业第二大产业,冶金工业实现产值19728万元,超越建材工业成为第四大产业。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111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4.74:35.48:29.78;财政收入17.17亿元;城镇化率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5元。
2007年,是钦州市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效益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海空:“2007年,我们钦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等多边合作的新兴机遇,紧紧围绕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这三大目标,开辟了工业化、城镇化两个主战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使全市社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各项发展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目标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发展。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06万吨,增长58.3%,步入了千万吨大港行列。旅游方面,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2亿元,分别增长56.2%和48.8%。大工业迅猛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31亿元,提升到2007年的183亿多元,4年增长了近6倍。
钦州市经委主任张振才:“我们市2007年工业发展这么快,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把主攻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结果。全市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总量、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推动创新的要求,促进工业加快发展。突出抓好钦州港和各县区工业园区项目的建设。争取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重点培育一大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拉动工业快速增长。我们还通过挖掘潜力、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措施,推动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把产业做强做大。” 责编:姚莉 作者:黄仕业、龙志红
二、发展工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近年来,钦州市及县区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采取自主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主动出击与搭配出海相结合、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引资发展民营工业企业。2003年,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3650万元,同比增长2.35倍。
(二)加快临海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新区的建设。近年来,钦州市加大临海工业园区各项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的同时,去年起又在各县区兴建工业新区,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载体。并且,通过深入开展“改善投资环境年”活动和“项目年”活动,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落户园区投资办厂。如2003年,港区共引进工业项目8个,合同投资10.25亿元。2003年,港区工业完成不变价产值43548万元,同比增长120%,自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增幅超过100%。此外,还有2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灵山十里工业园也引进16个项目,4个项目投产,钦南区大田工业园有9个项目进入,5个项目开工建设,钦北区大寺工业园也有4个项目开工建设。
(三)国企改革情况。
近年来,钦州市国企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前几年改革基础上,2003年为加快钦州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钦州市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钦州实际,研究出台了《钦州市关于进一小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实施意见》,为企业改革提供政策配套和政策引导,有效地推进了全市企业改革工作。经过各部门的艰苦工作和通力合作,去年已完成了灵山化肥厂、武利糖厂、浦北纸箱厂、平吉糖厂、市医药公司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同时,那彭欧亚糖业公司、陆屋欧亚糖业公司也完成了二次改制;市运输有限公司、市中力机械股份公司的二次改制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复正在操作实施;铁山水泥厂已通过拍卖资产偿债方式由广东客商取得经营权、市冷冻厂、缫丝厂的出售转让也于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签订协议。到目前,全市累计已完成改革企业81户,占94.19%,其中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41户,占已改革企业数的50.6%。并且,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尝试和探索:
1、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进行这种方式改制的企业有9户,多数为钦州市的龙头骨干企业。如广西半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钦州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
2、债务、人员随资产划转、国有退出,如灵山县酒厂,改制前将灵山县酒厂一分为二,变成灵山县酒厂和灵山县柠檬酸厂两个国有法人。两个企业法人走不同的通道退出,灵山县酒厂采取债务、人员随资产划转,改制为一个有限公司,经营制药;灵山县柠檬酸厂有条件出售改制为一个生产氨基酸的有限公司,国有完全退出。
3、公开拍卖整体出售,如灵山县农药厂。
4、结合不良资产处置有条件转让,如灵山县棉纺厂,华大纺织有限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协商购买债权的同时,购买灵山县棉纺厂的资产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灵山县第一棉纺厂后改制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完全退出。
5、协议转让。如钦南区那彭糖厂,把那彭欧亚糖业有限公司35%的国有股份协议转让给河北瑞丰糖业公司,国有股退出。市医药公司由上市公司(北海国发)控股收购,完成了“两个置换”。
6、股份合作制改造,国有退出。钦州市共有7家企业由此形式改革。
7、政策性关闭,如浦北县卷烟厂于2001年12月实施政策性关闭。
这些改革的尝试,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重新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三、下一步加快钦州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重点
(1)全力推进临海工业建设。
把加快临海工业建设作为推动钦州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重点来抓。要按照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继续做好临海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形成特色明显,功能协调,设施配套的总体格局;采取多种形式 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大型临海工业园的土地平整、道路、供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定点投资建设,引进国外财团、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发展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吸收国内经济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开发建设,利用股份、债券等形式,吸纳有实力的公司、单位和个人出资合作开发建设、放手组织社会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到临海工业园区投资办厂。利用土地级差地租,通过土地置换和政策引导,有计划地将市、县区部份工业项目向港区转移,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冶金、造纸、海洋生物、医药、果蔬加工、海产品加工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加工业。进一步加强临海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燃煤电厂、大型浆纸厂、大型铝材加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协调服务,推进木薯综合开发示范工程、润滑油厂、铝合金厂等一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2)培育发展钦州支柱产业。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钦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水平和档次等措施,把钦州市传统的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制药行业以推动半宙集团和浦北制药集团通过国家GMP认证为契机,加快邦琪制药厂、中乐制药厂、世彪制药厂等一批制药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高制药产业整体水平、规模和效益。制糖工业抓住广西建设全国糖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着力抓好糖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甘蔗良种种植率、抓好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建材工业通过招商引资、接收产业转移、改造和提升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在培育壮大钦州市新兴支柱产业和县区的主导产业方面。要以港区一批磷酸企业为龙头,加大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促世威氨基酸二期工程的上马以及深化灵山化肥厂等传统企业的改革,不断壮大钦州市的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要加快恒利金属制品厂的验收认证,力争早日投产;抓好港区永盛、恒星、鑫源三家金属冶炼项目以及14万吨铁合金项目的建设,使这些企业与桂鑫金属制品厂一起支撑起钦州市另一工业支柱。电力工业要一手抓钦州燃煤电厂的建设,一手抓钦州电厂资源综合利用搬迁改造,使电力在未来2—3年迅速成长起来。注重石化产业的培育,积极帮助和促进东油沥青厂与国内石化骨干企业的联系,将其发展成为钦州的支柱产业。县区方面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重点地培育发展县区的主导产业,如浦北的烟花炮竹、建材;灵山的纺织、食品加工、制药。对这些行业通过有重点的引资发展、政策倾斜扶持,使之更快成长。
(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
利用钦州市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海产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运用高科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果蔬、海产品的加工、储运和保鲜工业,壮大食品工业规模,完善食品工业结构体系。利用钦州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规范矿山开采、生产,通过内引外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增加新产品和产品深加工,把有色金属加工文章做大。利用钦州丰富的陶土资源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对现有制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重振钦州建陶工业。
(4)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产业。
充分利用钦州市沿海的区位优势,面向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市场,大力发展生丝、烟花炮竹、机械、竹编芒编、坭兴陶艺等出口创汇工业。通过建立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产销一条龙的有效机制,扩大自营出口业务,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5)积极培育高新科技产业。
以医药行业为突破口,注重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吸收、消化外来技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和天然药物。开展海洋资源保护技术和海洋品种改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进行海洋产品的精深加工。利用速冻、脱水等技术发展海产高附加值食品。在电子工业方面,开发适销的电子节能产品、敏感元件、电子绝缘材料和计算机配套产品。
钦州农业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和 "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的实施,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召开,钦州市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 挑战。如何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 市场优势,最大限度地分享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利益和减少 挑战所带来的冲击,钦州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做好应对工作。
一、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钦州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基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和不安全的产品进入市场,努力实现生产无公害化,市场准入化,保障消费安全。
突出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环节的管理。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去年,钦州市已完成自治区农业厅下达的20.8万亩农业环境质量调查项目,灵山县陆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已完成产地认定;钦州市沿海现代农业实验区综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已申报认证;灵山县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浦北县无公害香蕉生产示范基地县、浦北县无公害粉葛示范基地已开展产地认定的土壤环境检测工作,其中灵山县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已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灵山县香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钦北区黑叶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钦州市蚕桑普通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正在抓紧建设。继续抓好灵山县新圩镇一带市、县两级十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钦州市启动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2002年,由市农业局在钦州市城区东风市场建立了钦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该中心配置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培养箱等设备,定期对东风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2003年,该中心已抽样检测蔬菜品种34个,检测样品 320多个,印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39期。灵山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去年也开始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钦州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资打假和质量抽检力度,实行"关口"前移。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凡列入危险化学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行经营许可。6月初,市政府发布了禁用或限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公告,全市农业部门会同经贸、工商、公安、技监、卫生、安监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宣传和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市场禁销农药的查处和收缴力度。实行市、县(区)、镇农业部门包镇蹲点监控责任制以及菜农用药登记制,发现使用违禁农药的坚决制止。在主要蔬菜产地设立蔬菜安全用药警示牌。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农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部署和要求,钦州市于4月23日-30日,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宣传周各项活动,共出动人员150多人次,悬挂横额40多条,张贴标语400多条,出墙报22期,印发宣传资料11000多份,举办培训班8期,前来现场咨询的群众6000多人次。通过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市民和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意识。同时,培养了一批掌握检测技术的检测员,为钦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五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工作实际的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和加快推进钦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全面开展。如在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建立了蔬菜产地控制农药残留超标县(区)长责任制,通报制度,新闻媒体曝光制度,追溯制度等。
二、突出推进"优果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市果业发展、果农增收目标
近年来,钦州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优果工程"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中心,以提高果品竞争力和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为前提,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坚持科教兴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具有钦州特色和市场潜力大的优质水果,实现水果业由偏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保证卫生、安全转变,全面提高钦州市水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立足于现有果园的改造,更新和调整,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优化果品质量。通过纵深推进"优果工程"的实施和亮点技术的推广,实现水果总产102万吨,优质果品率从44.2%提高到48.2%;良种复盖率从87.3 %提高到87.5%;推出1个以上水果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42.85万亩;创建万元园0.5万亩;完成果树高接换种8.4万亩;实现果实套袋32.5万亩;推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技术1.5万亩;推广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0.5万亩。
在优果工程实施工作中突出"三化"建设。一是良种化建设。积极开展良种选育和引进工作。①良种选育有市水果局与广西柑桔所合作进行"夏柑"选育,建立示范园40亩,采穗圃、育苗圃10亩;钦北区水果局与区农科院园艺所合作进行优质荔枝"贵妃红"选育,建立高接换种示范园30亩,育苗圃5亩。②良种引进有灵山县水果局引进马水桔、皇帝桔、沙糖桔等,建立示范园300亩,育苗圃25亩并进行CX-6实生荔枝选育、决选;钦南区水果局加大莲雾引进示范工作,扩建莲雾示范园300亩。发展优新品种。今年全市新植水果面积2.2万亩,主要以种植适销对路及各种名特优新稀品种为主,如夏柑、椪柑、无核扁柑、红江橙、沙糖蜜桔、马水桔、贡柑、夏橙、百香果、大蜜枣、无核荔枝等。推广高接换种技术改造劣种。全年计划进行高接换种8.4万亩,其中荔枝3万亩,龙眼4.5万亩,芒果0.3万亩,其他水果0.6万亩。至今已进行高接换种5.3万亩,其中荔枝2.2万亩,龙眼2.8万亩,芒果0.1万亩,其他水果0.2万亩。荔枝主要高接三月红、妃子笑、钦州红荔、无核荔枝、贵妃红等,龙眼主要高接石硖、水南1号、古山2号等,芒果主要高接台农1号、金皇芒等。二是标准化工程建设。以抓好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为突破口,建设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逐步提高钦州市水果标准化生产水平。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在去年创建浦北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的基础上,今年创建灵山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推广无公害水果生产新技术。邀请广西大学卢美英教授、广西农科院白先进院长、广西农科院植保所王助引所长等到钦举办水果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新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班,层层抓培训。通过"猪沼果灯鱼"放捕食螨、果实套袋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以生产安全果品为基础,努力改进果品外观,极大地提高果品内在品质。①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今年以来,钦州市大力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技术,取得明显的效果,其中香蕉套袋28.5万亩,套袋率达95%以上,而且改单层袋为珍珠海棉双层袋;荔枝套袋3.7万亩,主要为三月红、妃子笑、无核荔枝等早熟、优质、特色品种;蜜王大枣套袋300亩,套袋率100%;珍珠番石榴套袋2600亩,套袋率达85%。②果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压低田间虫卵量,减少农药喷杀量,以降低果品农药污染,达到水果卫生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目的。目前,全市果园已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约256盏,防治面积达1.5万亩。而且示范效果显著,推广势头强劲。③释放捕食螨防治柑桔害螨技术推广。在柑桔主产区灵山县释放捕食螨100亩示范园,以螨治螨,提高钦州市柑桔质量安全水平。④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针对钦州市荔枝蒂蛀虫、霜霉病、柑桔潜叶蛾、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严重危害等情况,积极推广使用阿维菌素、BP等生物农药及农地乐、乐斯本、大生M-45、翠贝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商品化建设。以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为突破口,提高优质果品商品率。①在浦北县大成镇建设2条香蕉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通过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大地提高了钦州市香蕉商品质量。②加快水果加工厂建设,提高水果加工比率。着力加快灵山大象阳水果加工厂、灵山三钱酒厂香荔干红酒、钦州耀钦罐头食品厂、广西美人村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汁厂,钦北大寺水果加工厂等一批水果加工厂建设,提高水果加工率,提高水果附加值。建设多元经济果园,进行高效果业探索。集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钦北区小董邱氏农庄已开工建设。
三、直面竞争,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加快水果业结构调整步伐。一要做好热带、南亚热带大宗优质水果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对东盟有竞争优势的水果出口基地。二要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强对水果加工业布局的规划和指导,引导乡镇企业建立水果加工园区,努力搞好钦州市大宗及特色水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加工,逐步形成与钦州市水果资源相适应的加工产业带。二是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要根据国际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以扩大蔬菜出口为目的,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结构。当前,要大力发展泰国及东盟国家市场需求量大的大蒜、洋葱、马铃薯、生姜、辣椒、莲藕等品种;加快发展蘑菇、香菇等适宜加工和出口的冬季食用菌生产;扩大蔽菜、甜竹笋等特色蔬菜生产。要在大力开发钦州市特色名优蔬菜品种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的引种,筛选一批适应钦州市气候条件、畅销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围绕特色建设名特优蔬菜出口基地。三是适当调整蔗糖业结构。要发挥好钦州市蔗糖业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适当调减种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糖料蔗生产重点向钦南区那丽、那彭、那思、丽光场、东场、西牛脚、沙埠、久隆镇;灵山县陆屋、三隆、旧州、伯劳镇;钦北区平吉、清塘镇等优势地区发展。建设"吨精田",重点推广含糖量高的新台糖、新枝糖、美国CP等品种,到"十五"期末,高产高精品种占90%以上;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重组为纽带,大力发展农工贸一体的大型糖业集团,逐步扩大优势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糖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钦州市糖厂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钦州市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大力友展水产畜牧业。一是发挥钦州市渔业生产技术和水产苗种的输出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要加快对虾无特定病原亲本培育和苗种繁育基地、标准化对虾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品良种场和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大力推广成套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水产养殖优势、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狠抓水产品加工,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从东盟国家引进目前钦州市较为缺乏的水产品种亲本,以及质优价廉的捕捞海产品,以满足钦州市水产市场的需要。二是按照"牛羊调大、奶牛调多、家禽调强、生猪调优"的思路,建设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项目,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实施奶水牛开发示范项目,把肉牛肉羊业和奶业做强做大。五是积极发展优势林产业。一要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营造、林产品加工(纸、板等)、林化加工及产品、食用调香料种植和加工等产业;二要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计划发展技术先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脂材两用林和八角、玉桂等特色经济林;三是要抓住近年来越南积极引进钦州市的八角、麻竹等优良品种的契机,积极组织苗木出口,提供种植和加工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种植入角,并利用法国在越南的香水制造技术,开发八角提炼茴油、茴香脑的深加工。
加强流通领域建设,搞好和规范市场的准入工作。一是尽快建立钦州市农产品国际物流服务中心。通过钦州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国际果蔬和水产品、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场和转运中心,并完善仓储、转运、包装、分装等环节的港口物流配套设施,扩大钦州市农产品和北方梨、苹果、桃、柿、葡萄、低温冷水性鱼类、畜牧产品等内外销数量。尽快建立钦州市农产品销售网络和窗口,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建立专门信息网站,落实专门部门收集分析东盟国家和国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技术动态,及时向领导和有关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和信息。二是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要积极推行净菜上市、分级上市、包装上市,重点搞好冷冻蔬菜、淹制蔬菜、干制蔬菜的加工以及芦笋、蘑菇罐头的生产;二要加快现有果蔬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并通过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联合、租赁等多种形式,形成新的果蔬加工能力;三要大力开发和引进亚热带水果加工技术和生产线,通过引资、合资,积极创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加工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果蔬产品的加工龙头。三是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一要严格按照东盟各国市场准入标准,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建设;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帮助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资格;三要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四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标准意识,将标准化贯穿到每一个环节。
尽快建立钦州市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农业经济交流合作机制。一要与东盟国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双边和多边的农产品展销(洽谈)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或农业领域高层次研讨会等,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二要在种植业、水产养殖、畜牧、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海洋捕捞及渔业机具生产、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农业投资与合作。二是建立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机制。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钦州市杂交水稻、疫病防治、综合养殖、苗种繁育、节能沼气、节水农业新材料、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实用技术成果比较切合东盟实际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钦州市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一是认真研究钦州市与东盟国家在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双向投资。一方面要积极吸引东盟较为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到钦州市投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
市内各类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二是发展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在优势农产品产区,选择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两头在外"的农业企业,优先推荐和确定为市龙头企业,并予以重点扶持,使各农产品主产区都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三是加强对优势产品的营销服务。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宣传。鼓励和扶持从事优势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会以及举办新产品发布会、说明会等推介活动,提高钦州市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四是尽快启动素质培训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并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企业负责人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使钦州市农民和企业家尽快了解和掌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知识。
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市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规则,使全市上下形成学习、宣传、关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良好社会氛围。
外经贸
一、2004年1-5月份各项外经贸指标完成情况
1-5月份,钦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579.2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52%。其中出口1508.97万美元,同比增长32.59%,完成自治区商务厅年目标(4214万美元)的35.81%;进口1070.27万美元,同比增长160.58%。
1-5月份,钦州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3个,同比增长225%,合同外资额2021万美元,同比增长262.19%,实际利用外资95万美元,同比下降75.45%。
1-5月份,钦州口岸边地贸码头进出口货物219792吨,同比增长109%,货物总值2744.34万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出口15268吨,同比增长119%;进口143304吨,同比增长581%。
二、2003年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情况
2003年,钦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695万美元,同比增长21.11%。而对东盟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1525万美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2%。其中出口599万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926万美元,同比增长3.46%。在与东盟有直接贸易往来的5个国家中,其中泰国出口209万美元,进口386万美元;越南出口279万美元,进口345万美元;新加坡出口39万美元,进口80万美元;马来西亚出口22万美元,进口115万美元;印尼出口49万美元。在与这些东盟国家的贸易活动中,其中出口越南主要商品是红瓜子、原木、白水泥、熟石膏、机械、磷酸;进口商品是椰子油、木薯干片、原木、锰英矿、钛铁矿、橡胶等。出口泰国商品主要是磷酸、有色金属;进口泰国和新加坡商品是液化石油气。2003年,钦州口岸边地贸码头对越南进出口货运量165,098万吨,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31,659万吨,同比增长120%;进口133,439万吨,同比增长117%,进出口总值1264万美元。
三、钦州市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项目情况
截止2003年底,钦州市共批准了利用外资项目340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的总投资为92122万美元,合同外资额累计为528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8576万美元。
1、东盟国家投资钦州市的经贸项目,到2003年底,东盟5个国家累计项目9个,总投资额4278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2124万美元。其中马来西亚投资到位12万美元,菲律宾投资到位293万美元,柬埔寨投资到位6万美元,新加坡投资到位1698万美元,印尼投资到位115万美元。投资项目有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东方资源(钦州)有限公司380万美元;钦南区金钦州丰产林有限公司1000万美元;钦州新隆市场开发有限公司145万美元;钦州市协盛建设开发公司100万美元;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115万美元;其他投资项目约384万美元。
2、钦州市实施"走出去"的经贸项目,到2003年底,实施较好的有4个项目。灵山县粮食局1992年与越南河西省5.19食品联合企业在越南境内合作食品塑料包装彩印厂,项目投资额90多万元,投资经营10多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广西南珠集团公司1999年与印度尼西亚水产公司在印尼境内合作珍珠养殖,项目投资额约180万美元。钦州中力机械股份公司2003年与越南交通部TMT公司达成合作项目,向越南出口农用运输车年产1万辆生产线的主要设备,价值约60万美元。钦州嘉华矿业有限公司与越南太原矿业总公司签订合作开采协议,项目投资约200万人民币。
四、2004年外经贸工作思路
1、2004年钦州市外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即将与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今年11月份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历史发展机遇,加快钦州市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出口贸易方式、出口经营主体四大结构的调整,及时跟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全面提高钦州市的对外开放水平。
2、为了落实市委"323"工作思路,做好参加"南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今年5月份成立"南博会"钦州工作领导小组。我局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向企业宣传南博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介绍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投资政策,促进钦州本地企业关心、了解和踊跃参加南博会。今年7月份组织一批企业到东盟国家考察,了解东盟国家的市场状况,大力宣传钦州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推出一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基础设施项目参加南博会,并争取谈成一批项目,以促进钦州的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钦州市对外开放的水平。
3、进一步发展和整顿边境贸易。边境贸易是广西特色经济,应充分运用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发挥钦州口岸果子山边地贸码头的优势,积极寻求边境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钦州果子山边地贸口岸是国务院1994年批复为对外开放口岸,进出果子山口岸的船舶只限于1000吨以下的中国籍和越南籍船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钦州市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钦州口岸的综合竞争力也逐步提高。钦州口岸边地贸码头建议向国家申报将原来进出果子山口岸的船舶只限1000吨以下,增加到5000吨船舶以下,并增设钦州果子山八通码头为进口越南煤专用码头,扩大海关的监管范围,以促进钦州边境贸易更大的发展。
4、建立和强化开拓东盟国家市场的中介机构和组织。要把产品打进东盟市场,首先要收集东南亚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钦州与越南,东盟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些中介组织和合作机构,今年钦州市争取在越南筹备设立钦州办事处,以辐射整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每年不定期地举办几次经贸会、招商会等,参加人员有双方各级政府官员、学者、企业界人士等。为双方企业增进了解,协商解决经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场所和条件,提供经贸信息。
5、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东盟市场"北部湾经济合作园"。北部湾经济圈与湄公河流域的合作都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项目。钦州要融入南宁经济圈,融入中国-东盟博览会,北部湾经济合作问题已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2000年底,由湛江、海口、北海、钦州、防城港等5市牵头成立的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已举行过三次组织成员大会。钦州市要积极与各成员单位联系和沟通,邀请越南环北部湾的省市政府参加,共同探讨北部湾沿岸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与越南沿海各省市的合作。争取在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建立"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工园",在关税和其他方面建议国家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以促进钦州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钦州保税港区
本报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在广西重要临海工业城市钦州诞生。昨日,有关部门披露,5月29日,国务院已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今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加快构建沿海和城市保税物流体系。广西从去年8月启动钦州保税港区的选址论证和申报工作,并由钦州市政府委托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钦州保税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上述规划于5月21日通过专家评审。
有关官员引述《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复》称,钦州保税港区选址于钦州市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功能定位包括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与配送、进出口和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
据悉,这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和宁波保税港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此间有关官员表示,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和建设,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中新)
行政区划
钦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
钦州市 面积10728平方千米,人口343万人(2004年)。
钦南区 面积1972平方千米,人口 57万。邮政编码535000。
钦北区 面积2685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政编码535000。
灵山县 面积3550平方千米,人口140万。邮政编码535400。县人民政府驻灵城镇。
浦北县 面积2521平方千米,人口 81万。邮政编码535300。县人民政府驻小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