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县高龙村东半公司许,近谢村处,有座中岳庙,与登封中岳庙相对而称“下中岳庙”,又因村名俗呼为“高龙大庙”。 此庙保存得相当完好,卷棚、大殿琉璃瓦光亮如新,墙上砖雕不损原样。大殿面阔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四面檐部皆用斗拱,室内梁柱又用斗拱,显得十分华丽,且均有彩绘;殿顶山脊上垒砌精美的雕刻图案,有鱼跃龙门、祥龙腾云、吉祥(象)图等;四角戗脊上原有韩信、庞涓、子都、罗成塑像,“文革”时被毁。 依中轴线,大殿前有两座三间宽青瓦房殿堂,二殿两旁有精致角房,从角门旁墙上嵌的《重建中岳庙垣饼二角门记》碑看,当为清朝时住持所盖。大殿后有寝宫数间,亦为青砖青瓦。院内散落有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立的《创建眼光菩萨花姑癣疮娘娘碑记》碑,有清朝年代不详立的《中岳寝宫并神像碑记》碑等,据碑文看,庙当为明朝以前立,清朝多有修复。 此庙又称“三村庙”,其来历为一段有趣传说。 北宋时期,高龙村有一富户,户主员贾万石,在西京洛阳城里还有铺面,家道过得很红火。高龙村东北有个师家寨,现在是左村辖的一个自然村,村里有位教书先生,雅号师云轩,知书达理,为人谦和,饮誉乡里。师家寨东南的谢村,也有一殷实农家,户主叫谢盼财。这三人情投意合,时常在一起谈农论商,并出头组织一些公益事业,很受乡民敬重。 有一年,洛阳大旱,赤地千里,禾稼不收,饿殍(饿死的人)遍野。三人在一起谈起灾情,谢盼财唉声叹气,说自家也已濒临断炊,想外出跑点买卖,寻条生路,可又没有资金。师云轩是教书为生,素来清贫。贾万石当即发话:“咱兄弟仨虽比不上‘桃园三结义’情深义重,但也不会看着朋友断炊挨饿。你要用钱,我这儿还有!”一席话,说得谢盼财热泪涌出:“老兄慷慨相助,我一辈子不会忘怀!” 光阴似箭。眨眼三年过去,谢盼财靠贾万石相助的资金做生意发了财,不仅名扬偃洛一带,还在京都开封开起了铺子。而贾万石呢?命运不佳,几场天灾人祸,家景日落。贾万石有心想向谢家讨帐,可碍于朋友情分,始终难于启齿。又过了三年,谢家生意更红火,而贾家自给都困难。在这样的窘况下,贾万石只好托人向谢盼财讨债。 谢盼财这时名望很高,为了撑门面,竟对来人说:“当初俺仨人亲同手足,他资助我并没说以后要还。今日他有困难,只管张口来借,我也不要他还。这可和还钱是两码事儿!” 这话说得有点硬了,传回贾万石耳中,贾本来心情就不好,顿时怒发冲冠:“咋会说这忘恩负义的气人话!” 师云轩知道了这件事,想:朋友多年,可不能因为钱财闹翻,惹乡亲们耻笑。他去找谢盼财,说:“昔间‘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想当初咱兄弟仨崇尚信义,乡民仰视。如今要是重礼轻义而分了手,怎样立足乡间呢?” 谢盼财听了羞愧满面,忙说:“师兄,您不要说了,是我说话伤人。我加倍偿还贾兄就是” 师云轩把这话告诉了贾万石,贾也觉着自己发火太快,就仗义地说:“既然这样,这钱我也不要啦,为朋友不能在乎这俩钱。” 师云轩说:“那他要给,可咋办?” “反正我不要了。你看着办吧!”贾说。 师云轩想到这场不快全因祸富引起,这天灾人祸实在难防,就决定修座庙为乡民求福免灾,永保平安,于是说:“那我可做主了啊!”他游说三村人,又募集了些钱物,加上谢盼财硬要给的那一份,在三村中间修了这座庙。因是三村人合建,就称为“三村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