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宋初太平兴国(976––983)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七级浮屠(即佛塔),俗称″兴国塔″。几经兴废,而古塔犹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兴国塔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外层呈八角形,飞檐曲栏,内壁呈四方形,隔层相闪。塔的每一层都有回廊,塔内有转角木质楼梯,层层登高,极目四顾,可将江阴的古城形胜尽收眼底。 元代至正年间,兴国塔首次受到战火损坏,到明代正统年间,按原梓修复,塔身增高到九层,清代乾隆年间重新整饰。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塔的架木及顶部遭火焚,但传体塔身依然屹立。 咸丰十年,太平兴国教寺大殿及东西僧房毁于战火。1925年1月26目,即旧历正月初三,直奉军阀在江阴混战,占据黃山炮台的奉军炮手,向固守在江阴城内的直军开炮,一炮击中残塔顶部,塔的最高三层被削去大半,仅剩西南半侧,成为钢笔尖形。
解放后,经加固排险,保持古塔原貌。1995年定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历时一年的兴国公园拓建,经过凿池、垒石、植树、引流,已使塔东北已堙没的砚池和孙郎中池恢复旧观,与原存涌塔庵方塘萦回相连,池上架着以古城原有暨阳桥、善政桥、太平桥、小虹桥、圣母桥命名而造型各异的小桥。环池错落有致地构筑仿宋风格的上湖草堂、大雅堂、颐春阁、水云楼、滄州轩、椒山亭等景点,由古色古香的曲廊相沟通,徘徊其间,令人遐思。 在此兴国园古朴、雅典、静谧的环境中,颐春阁艺术交流中心应运而生,其为散落在各地的市各类文化团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活动场所。时下,当游客来到此,感到古寺塔的浓浓春意,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全国各地书画、篆刻名家的作品展览、花卉展、盆景展。画廊陈设的书画金石更是玲瑯满目,赏心悦目,令人感受着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