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是中国对朝重要口岸之一。全市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人口23.6万,有汉、朝鲜、满、回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8.4%,朝鲜族占7.5%。
集安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5度,无霜期为165天,长白山系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形成岭南岭北两个气候区。早春三月,岭北残雪犹存,但岭南的集安已经是枝头挂绿、春意盎然了,无怪乎人们说集安是长白山下“小江南”。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集安林木茂盛,物产丰富。集安有林地27万公顷,有植物1300余种、动物300多种。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新开河人参、野山参、党参等名贵药材,有出口到海外的蕨菜、薇菜等山野菜,还有名扬省内外的板栗、大枣和葡萄。
集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现有“世界遗产高句丽、长白山下小江南、中朝界河鸭绿江”三张品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文古迹游、生态风光游、边境风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
集安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建立了高句丽;四十年后,即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第2位王琉璃明王迁都到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并在其城北2.5公里建了守备城尉那岩城,后称丸都山城。从此,集安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之久。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高句丽第20位王长寿王迁都平壤,国内城作为其别都,仍不失其重要地位。高句丽共存续705年(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传28位王。
高句丽建都集安400多年,在这一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这里有典型的高句丽王城——国内城和丸都山城遗址,有多达万余座古墓的洞沟古墓群,有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有被誉为“海东第一古碑”的好太王碑,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墓壁画。所有这些,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廷在此设辑安县。1965年3月8日,辑安改为集安。1989年4月15日,集安县改为集安市。1992年1月4日,集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6月,集安市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7月1日,我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