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美岱召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明代塞北著名“城寺”、黄教派传入蒙古第一寺院。位于包头市区东、呼包公路 86.5公里处的北侧,属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辖境。美岱召是一座城堡、寺庙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筑,其总体平面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墙体用黄土夯筑,内外表层砌以石块,高5米,底宽4米,顶宽2米,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85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唯一的南门为城门,城墙四角筑有重檐角楼。召内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经堂”和“佛堂”组成的“大雄宝殿”是该寺最为宏伟的建筑。纵深43.7米,横宽23.2米,佛堂内20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的五爪盘龙栩栩如生。殿内壁画场面宏大纷繁,造型生动,工艺精美,具有浓厚的蒙古族艺术风格。大雄宝殿之东有太后庙,世传为供奉三娘子骨灰的灵堂。大雄宝殿之西为乃琼庙。方城内北部还有十八罗汉庙、观音殿、琉璃殿、八角庙、万佛殿及达赖庙等建筑。

  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阿勒坦汗(明史称俺答)在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封为顺义王后,与中原地区和平互市,促进了漠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上对喇嘛教信仰的热情,在蒙古地区建筑了城池和佛寺。与土默特部首领直接打过交道的大同巡抚方逢时在《云中处降录》中写到:“全(即赵全,内地到蒙古地区的汉人)为俺答建九楹之殿于方城”。赵全等建殿的时间是在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五月,明确无误地说此城是“大板升城”,五个滴水楼、东南建仓房均与美岱召建筑布局相合,琉璃殿就是方逢时所言的“九楹之殿”,其建筑规格之高为金国镜内唯一。阿勒坦汗所建“金国”比赵全等建殿的时间还早,自获“索多汗”称号以后即是“汗国”,蒙古大汗达赉逊汗在位末期,阿勒坦汗即脱离中央,形成独立政权,号称“金国”,“金国”之名见明代史籍。隆庆和议时,阿勒坦汗已归依佛教,《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记载,隆庆六月“俺答请工师五采,建寺于大青山”即是建灵觉寺于大板升城内。大板升城作为金国都城是在公元1558年,建寺是在公元1572年。

   目前美岱召遗存的唯一文字实物即是城门上方镶嵌的一块石,上面记载了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阿勒坦汗的孙媳五兰妣吉起盖灵觉寺泰和门的事实,据此可知美岱召原名“灵觉寺”。清代乾隆赐名“寿灵寺”。

   美岱召的得名实因麦达力活佛在此坐床的缘故。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三世达赖锁南坚措(阿勒坦汗在青海恰卜齐勒寺赠给锁南坚措“达赖”称号,锁南坚措自称三世,而将前二世活佛追认为一世和二世达赖)到达蒙古时,阿勒坦汗已去世三年,不久锁南坚措亦逝于蒙古。为了使黄教在蒙古地区得到更广泛传播,西藏僧界便将阿勒坦汗的孙子苏木尔台吉之子云丹嘉木措寻认为三世达赖的转生,为达赖四世,他是历代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位蒙古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14岁的达赖喇嘛应西藏僧界之请回西藏哲蚌寺坐床,这样蒙古地区便缺少了宗教领袖,为此,西藏僧界特派麦达力活佛来蒙古掌教,因麦达力活佛曾在灵觉寺坐床,人们便俗称灵觉寺为美岱召,麦达力、美岱、弥勒本是佛名,是同一词不同的译写。麦达力活佛来蒙古传教并为阿勒坦汗孙媳托克堆·达赖夫人用诸色珍宝塑成的弥勒佛主持开光仪式(见《蒙古源流》),美岱召城门石匾上的五兰妣吉即是《蒙古源流》中的托克堆·达赖夫人。

   美岱召的总体平面布局为一不规则的正方形,四周用大块河卵石垒砌成高约四米的城墙,正面为城门,上有垛口及一座二层歇山式的城楼。城墙四角有突出的马面,上有重檐角楼各一座,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院内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两侧有附属建筑。稍感奇怪的是中轴线上的建筑与城墙的基线并不平行,因为是先建城后建寺,不是一起建筑的。

    进入城门迎面为大雄宝殿,它在两棵粗壮浓密的古松衬托下显得静穆苍然。大雄宝殿为三座汉式重檐歇山顶建筑组合而成,前部东西南三面围有藏式白墙,墙上沿有梵文六字真言图案装饰。这种将数殿组合而成的建筑称为勾连搭式,西藏的萨迦寺、内蒙古的百灵庙和一些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都是此种类型,即扩大了面积,又朴实壮观。

   大雄宝殿前殿为大经堂,宽敞明亮,它的外观虽为二重檐式,但内部并不分层,借用上层正面窗户来采光,顶部为天花板,中部为一八角藻井,四壁绘有十八罗汉等壁画,这里当年喇嘛们念经聚会的场所。

   从大经堂进入大佛堂,堂内同样不分层,二十多米高的金柱(通天柱)一贯到顶。巨大的金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五爪盘龙。殿内四壁满绘壁画,从腰线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令人仰视方能尽观。北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巨像,左手持钵,右手施降魔指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左右为迦叶、阿难二弟子。背景绘有释迦牟尼的佛传故事画,如太子游四门、剃发出家、牧女献乳糜、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准确生动,富有人间情趣。下壁为四大天王及伏虎罗汉、布袋和尚。东壁画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道故事画,下壁是玛哈嘎拉(即大黑天,也叫大日如来,身披象皮、足踏白象者)和降阎魔尊、吉祥天女等多位喇嘛教中的护法神,造型诡怪夸张,线条奔放生动。

   引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一组蒙古族供养人群像,他们均身着明清时的蒙古服饰,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谦恭,一心礼佛。北侧一位头戴皮沿帽,身着皮领对襟袍服的老妇人,颜面丰满,体态雍容,端坐在木几上,两旁有二喇嘛侍立,据考证她是三娘子老年形象。她右边的一位丰髯蒙古贵族似为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紧北端为四位演奏乐器的少女环侍着一位蒙古少妇。壁画上须弥座南部,有一位身着大红比甲,头戴红缨席帽的艳装少妇,与之相对为一位蓄须的红衣喇嘛,据认为应是表现五兰妣吉迎请麦达力活佛的场面。这些壁画上的蒙古服饰很多都可在明肖大亨所著的《夷俗记》中找到依据,是研究明清蒙古史及民俗、服饰的宝贵资料。

   大雄宝殿之北有一座三层歇山式的楼阁—三佛殿,塑有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三尊佛像。因屋顶铺敷绿琉璃瓦,人们俗称为琉璃殿。它的底层中部置一门,两梢间为直棂窗,格制古朴。民间传说此为辽代肖太后的梳妆楼,实际无论历史地理与建筑风格均与肖太后无关,应是阿拉坦汗家族某位太后曾经所居之地。楼内底层画有宁玛派祖师莲华生和格鲁派的宗喀巴及达赖等祖师像。二楼壁画上的绿度母及许多女性化的菩萨像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严谨,尤其是身体各部分敷色采用晕染法,将肉体的起伏表现得很充分,画风与召内它处不同,时代应晚于大雄宝殿的壁画。

 

   大雄宝殿之西矗立着一座二层方形藏式小楼,在建筑群中别具一格。它的墙体雪白,屋顶正中装饰有法轮及宝幢,此殿名乃琼庙。乃琼为藏语,最初为西藏的土生宗教笨教的护法神,后被喇嘛教所吸收,在西藏及蒙古的大喇嘛庙中都有乃琼殿。在殿内从事降神问卜的僧人也称乃琼,凡有重大决策都要请乃琼降神以卜凶吉。庙内墙壁上画有金刚索,上缀法轮、伞、海螺、宝幢双鱼、盘长、瓶(罐)、白莲八宝图案。

    在琉璃殿西侧有一座八角攒尖的亭子,俗称八角庙、老君庙。从名字看似为祭祀道教始祖老子的,但殿内壁画仍为喇嘛教内容,不知何故所沿称。东南壁下方有两个表演斗力的昆仑奴,背景还有猴子献技等,生动有趣。

   大雄宝殿之东有一座二重檐歇山式建筑——太后庙。世传为供奉阿勒坦汗之妻三娘子骨灰的灵堂。它的檐墙为封闭式,无窗,仅在中部置一门。殿内原有一座三米高的复钵式檀香木塔,上缀珠宝,文革中塔被拆毁,在塔座中发现发辫十余根,发现两小箱人骨灰和数把腰刀,以及头饰、靴帽、项链等藏物。

   殿内正壁画有三世佛及阿难、迦叶二弟子,西侧为十八罗汉及“八大菩萨”,四壁上方一周为数十尊宗喀巴化身的小千佛。

   在召院东北角有一幢二层硬山式小楼,称达赖庙,左右为厢房,整所建筑装修精洁,环境清幽。东耳房乌兰夫早期革命活动纪念旧址。

   美岱召的历史与阿勒坦汗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作为金国的都城,同时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