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彩坪拱北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民国九年(1920年)大地震时被毁,后经修复,"文化大革命"中建筑物被破坏殆尽,1980年后经过多年修复,基本恢复原貌。现有建筑物均以水磨砖雕装饰,重现了当年建筑风格。 在前院照壁背面,镶嵌三块石碑,上刻嘎得忍耶门宦道统史所记载的各辈道祖的功行,石碑两旁有对联。二院内建有砖木结构的过道,东西两侧为客厅。三院为水磨砖雕砖面的山门,其中门任何人不得通过;左壁为砖雕牡丹花,右壁为砖雕海莲花;背面有海水朝阳,月照松林砖雕图案;山门两侧是墓室;四院为中和堂,是拱北的主体建筑,由大卷棚、东西小卷棚、八封亭组成。大卷棚后的中八封实为六封,习惯称八封,内为杨保元之墓。亭下端有砖雕基座;中部左右各有一圆形窗,其图案由阿拉伯文字组成;窗上方四周有吊垂牙子板,如意彩、飞椽、滴水、琉璃瓦等构件;顶部为钻天顶,上置宝瓶、新月。小卷棚里有安老真师、丁老太爷墓。 屹达山下有古堡疲乏堂,门额上书"清真古教"四字。建有教室、经室、过庭、客厅、水房、库房、灶房等数十间屋宇及教主居住楼一座。如今,拱北在四周群众中颇有名望,每年逢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西北、西南嘎得忍耶门宦的回族教徒云集于此,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