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60万,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492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在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分别列第60位和第54位。
兖州市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战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埠”。三国时期曹操曾长期屯兵兖州。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跨东西,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公路四通八达,有327国道、日菏高速等数十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市内公路总长630余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兖州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储量200多亿吨,年开采量2000多万吨,座落在兖州境内的兴隆庄煤矿是全国第一个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开采利用的地区。
兖州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在四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兖州文化深厚,现有古代遗址200余处,是全国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保存最系统、完整的地区之一,馆藏文物现有1.2万件。兖州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四千年来世代传承。两千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曾在此讲学,弘扬儒家文化。十九世纪末,基督教、天主教传入兖州,与儒家文化、伊斯兰教、佛教共存。汉唐时期,兖州崇文风尚盛行,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诗歌传唱之乡。“诗仙”李白寓家兖州二十余年,赋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不朽诗篇。兖州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杜甫登临赋诗的少陵台,李白畅游览胜的青莲阁,“峥嵘塔与白云齐”的兴隆塔,王因、西吴寺、桑园等古文化遗址及柳下惠墓、贾凫西墓、石马石刻、泗河桥、天主教堂、金口坝、磁山人文景观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泗河镇水之剑长7.5米、重1500公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兖州是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先后建成了“吨粮县”、“双千市”,粮食单产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60万亩耕地可5天轮灌一遍,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全市492个村基本实现“六通一有”目标,即村村通自来水、通电、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通柏油路、通公交车,村村有文明一条街。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进程不断加快,已建成太阳纸业、雪花淀粉、华龙正龙方便面、绿源肉鸭等十大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十条农业产业链,年加工总值近百亿元,85%的农产品经过加工进入市场,80%的农户进入一体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2万人。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了教育、医疗、村干部误工补助、职工养老保险城乡统筹。
兖州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林纸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煤化工、医药等新型工业体系,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85%以上。实施培优扶强政策,促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90家,6家企业进入济宁市民营经济十强行列。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6家,过亿元的4家。太阳纸业集团、银河胶带集团被济宁市列为创百亿的重点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将突破百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两年来,共引进项目200多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23项,过亿元的15项,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0多亿元,到位30多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国外资金8000万美元。大力培植出口主导产品,多途径扩大出口,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居济宁市第一位。
兖州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加快了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步伐,建设各类批发市场28处,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市场群,占地30万平方米的息马地商城年交易额达到20亿元;富居家具城室内营业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客商发展到800多家;火车站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批发商到此经营;永丰建材城营业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400多家批发商汇集于此;建有木材、农机、农贸、辣椒等十多处专业批发市场和多处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去年达到30亿元,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兖州坚持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大规模实施了城市综合开发和旧城改造。在全省县级市中首批实现了城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集中供气、供热。投资1.13亿元,建成了年处理能力140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文化广场、九州广场、太阳广场建设,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少陵公园、兴隆塔公园、滨河公园等20余处景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启动建设了资讯便捷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宽带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广泛。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五纵五横”城市路网工程和十大标志性建筑,其中博物馆、九州广场、市委党校、孔子学府已建成。镇村建设步伐加快,6个中心镇初具规模,以农村康居工程为重点的现代化文明示范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建设高标准小康楼2000余栋,小马青村被命名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
自然地理
兖州市全境皆为泰沂蒙山前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以潮褐土为主,占59.37%,其次为砂姜黑土,占33.01%,潮土占7.62%。全市地势平坦,土壤母质好,土壤耕性、保水保肥性、供肥性能好。据市土肥站监测,2000年全市土壤耕层容重1.3g/cm3,总孔隙度59%,有机质1.4%,全氮0.087%,碱解氮85.5mg/kg,速效磷27.7mg/kg,速效钾112mg/kg,极适于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栽培。
全市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光照日数2406~2903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24.7千卡/平方厘米,4~10月份是玉米等夏秋作物生长旺盛期,此期大于10℃的辐射量为87千卡/平方厘米。兖州属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冷热明显,四季分明等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3.6℃,春季19℃,夏季22℃,秋季20.5℃,冬季-0.3℃。全市以1月份气温为最低,平均-2℃;7月份最高,平均26.4℃,全年≥0℃积温5025℃,≥5℃积温4981℃,≥10℃积温4505℃,≥15℃积温3747℃,≥20℃积温3674℃。全年无霜期210~240天。历年平均降雨量733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季,适于玉米等秋作物生长。
兖州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储量200多亿吨,年开采量2000多万吨,座落在兖州境内的兴隆庄煤矿是全国第一个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利用的地区。境内有兖矿集团主力煤矿兴隆庄煤矿和杨村、古城、田庄等大中型煤矿,为全国八大煤炭开采区之一。电力供应充足,南有全国最大热电厂邹县电厂以及济宁电厂作为主要电力来源,同时还有自建的兖州热电厂、太阳纸业公司热电厂、雪花淀粉热电厂三家中小型电厂作为供电保证,年发电量16000万千瓦时,工农业及生活用电一年四季充足,银河德普热电和兖州经济开发区热电厂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毗临兖州火车北站,建有一处大型石油库,年运转量10万吨,动力燃料有充分的保障。全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总储蓄量达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富水区地下水唯一尚未大量开采利用的地区。
历史沿革
兖州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充州为其一,距今忆有四千余年。几经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设兖州府,辖4州23县。
兖州历史文化深厚。汉唐时期,兖州崇文风尚盛行,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诗歌传唱之乡。西汉时,以"礼"、"易"著称于世的经济学家丁宽、肖奋、江公就生长于此。唐代,这里更是文星聚会、相映生辉,"诗仙"李白寓家兖州二十余年,赋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沙皇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不朽诗篇,今存40余首。兖州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杜甫登临赋诗的小陵台,李白畅游览胜的青莲阁,"峥嵘塔马白去齐"的兴隆塔,王因、西关寺、桑园等古文化遗址及柳下惠、贾凫西墓、石马石刻、泗河桥、天主教堂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泗河镇水之剑长7.5米,重1500公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民国时候滋阳县属于济宁道。1948年7月兖州战役后,原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市,乡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并入县,称滋阳县,隶属于尼山专署。
1958年与曲阜县合并称曲阜县。1962年与曲阜分治始称兖州县。1992年8月撤县设市。
风土人情
起于乾隆、嘉庆年间的鲁西南农村,开始称为“小曲子”,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俗称“唱扬琴的”。民国三十年夏历 2 月 2 日扬琴艺人集合于济宁,建立了“殷”、“贺”、“茹”三大门户,立足于济宁码头。扬琴由数人搭档演唱,分别扮演角色,演唱、伴奏集于一身的演唱形式。以扬琴、坠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调缠绵委婉,十分动听。济宁人过去顺口溜“老咬口的干饭道门口的粥,茹小辫的扬琴翟教寅的吼(读阴平声 HoU )”。唱词多用第一人称,有极大的表演潜力,所以后来发展成了济宁吕剧。
此外“ 高调梆子 ”、“ 四平调 ”两个剧种也都起源于济宁,运河的繁荣是戏曲曲艺的兴旺的最佳土壤。又据唐袁郊《甘泽谣》所记载的济宁人许运封及外祖父李谟在济宁与李白交往的佳话说:许云封乐工知笛,李谟笛艺非常,名赫一时当朝。李白所写的诗歌在宫廷风靡一时,他的《宫词十首》、《清平调词三首》又是以李谟演奏为主,且为梨园之保留节目。李谟等与李白是为挚友,在济宁期间,时常饮聚于贺兰氏酒楼欢晤。这一史事,同狂放不羁,一生坎坷的孔子后裔孔尚任所创作的名扬于世的《桃花扇》,为济宁域段戏曲文化增添了流芳千古的璀璨光彩。
济宁土生土长的音乐舞蹈别具一格,有的是早已蜚声海外了。
经济概况
兖州是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先后建成了“吨粮县”、“双千市”,粮食单产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60万亩耕地可5天轮灌一遍,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全市492个村基本实现“六通一有”目标,即村村通自来水、通电、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通柏油路、通公交车,村村有文明一条街。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进程不断加快,已建成太阳纸业、雪花淀粉、华龙正龙方便面、绿源肉鸭等十大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十条农业产业链,年加工总值近百亿元,85%的农产品经过加工进入市场,80%的农户进入一体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2万人。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了教育、医疗、村干部误工补助、职工养老保险城乡统筹。
兖州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林纸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煤化工、医药等新型工业体系,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85%以上。实施培优扶强政策,促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90家,6家企业进入济宁市民营经济十强行列。全市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6家,过亿元的4家。太阳纸业集团、银河胶带集团被济宁市列为创百亿的重点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将突破百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两年来,共引进项目200多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23项,过亿元的15项,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0多亿元,到位30多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国外资金8000万美元。大力培植出口主导产品,多途径扩大出口,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居济宁市第一位。
兖州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加快了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步伐,建设各类批发市场28处,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市场群,占地30万平方米的息马地商城年交易额达到20亿元;富居家具城室内营业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客商发展到800多家;火车站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批发商到此经营;永丰建材城营业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400多家批发商汇集于此;建有木材、农机、农贸、辣椒等十多处专业批发市场和多处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去年达到30亿元,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兖州坚持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大规模实施了城市综合开发和旧城改造。在全省县级市中首批实现了城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集中供气、供热。投资1.13亿元,建成了年处理能力140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文化广场、九州广场、太阳广场建设,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少陵公园、兴隆塔公园、滨河公园等20余处景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启动建设了资讯便捷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宽带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广泛。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五纵五横”城市路网工程和十大标志性建筑,其中博物馆、九州广场、市委党校、孔子学府已建成。镇村建设步伐加快,6个中心镇初具规模,以农村康居工程为重点的现代化文明示范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建设高标准小康楼2000余栋,小马青村被命名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
行政区划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
Yanzhou Shi
0537
370882
272100
-。
兖州市辖2个街道、10个镇:鼓楼街道、永安街道、新兖镇、谷村镇、大安镇、新驿镇、颜店镇、黄屯镇、王因镇、兴隆庄镇、漕河镇、小孟镇。共30个居委会、492个村委会,530个自然村。总面积653.4平方千米,总人口604976人。其中王因镇、黄屯镇由济宁高新区管理。
古之兖州
兖州,古九州之一,今山东省兖州市。
“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
“兖”古作“沇”(音yǎn)《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 水原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水的河段称谓与流域记载不一,《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伪孔传》载:“泉源为沇 。流去为济。”《水经注•济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 水,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以上记载,沇 水在黄河北岸济水的发源处,《禹贡》载兖州得名于沇 水,其州境在黄河以南济水中、下游。《汉书 地理志》叙沇 水自发源入海,未提发源以后或下游称济水,则沇 水实指济水全流。近世黄河北岸的济水有时亦称沇 水。总之,从以上的这些记载分析,沇 水和济水实为一条河流,上游称沇 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全流亦称沇 水或济水,只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古兖州的地域范围与沇 水的流域有关。《尚书•禹贡》载:“济、河惟兖州。”《尔雅•释地》载:“济、河间曰兖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这些古书中的济为济水,亦应为沇 水。因此,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
《尔雅释地》邢疏:“李巡云: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兖。兖,信也。”《隋书•地理志中》载:“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财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意指济水和黄河之间,所处地理条件甚好,属孔孟圣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礼孔孟思想影响,其德行忠厚,信义诚实,性情严谨,因此“封”为兖。
“兖”通“沇 ”在许多史书上都已得到证实。而“沇 ”演变成“兖”,古人有这样的说法:“沇 ”字的篆文立水旁写作横水置于“允“上,后又录变为“六”,改为“兖”字。因此,“沇 ”的本义为水名,今“兖”的意义是后人附加的。封其地为“兖”,也应在春秋战国以后。
兖州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后来人们在河边的高地上居住,继而形成为居民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阶级的对立,逐渐发展为邑或都城。“州”便成为一种行政区划的代名词。然而作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
兖州最早出现是依地理区划而言的。古书中有黄帝划州分野、建置万国的说法,虽系后人用王朝观念对原始社会疆域的附会依托,不足信以为实,但禹分中国为九州的说法则较为流行。夏禹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式人物,虽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夫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尚书•禹贡》记载:禹根据地理概况,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大的区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时并非确指,“九州”的具体称谓也并非大禹时所为)。并分别叙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等级、贡品名目以及水陆经路和少数民族等。
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考古学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很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川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交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冀州。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鄄城县东)。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兵。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晋惠帝末年(290年)。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年)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江部县东北)。康帝建元初(343年)寄治金城(今江苏宁县北)。穆帝永和(345~356年)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淮西公太和(366~371年)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376~396年)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川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o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涉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涨50里)。元嘉二十年(443年)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翼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年)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兖州市),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年)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泰始初(465年)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又移治谯城(今安徽亳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o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年)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唐高福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年)平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十四年(640年)置兖州都督府,辖兖、泰、沂三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兖州为鲁群,乾元年(758年)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录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泰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后。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兖州升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年)改为袭庆府,治瑕县,录属山东东路,下辖瑕县(今兖州市)、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任城(今属济宁市)、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金改设兖州o初置泰宁军,治嵫阳。大定十九年(1179年)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宪宗二年(1252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年)复属济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为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
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
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市,农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署。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1984年4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七个乡,四个街道办事处,四个居民委员会。1990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1992年9月19日,兖州县改称兖州市。1995年兖州市辖九镇四乡。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60万,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492个行政村,30个居民委员会。兖州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埠”,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跨东西,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公路四通八达,327国道、日荷高速等数十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市内公路总长630余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田储量200多亿吨,年开采量2000多万吨,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是山东省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开采的地区。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在4000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文化深厚。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曾在此讲学,弘扬儒家文化。唐时“诗仙”李白曾寓家兖州20余年,赋下许多不朽诗篇。兖州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如杜甫登临赋诗的少陵台,李白畅游览胜的青莲阁,“峥嵘塔与白云齐”的兴隆塔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泗河镇水之剑长7.5米、重1500公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兖州名人
杨德玉
出生年月:1949年
籍贯:山东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职位:总经理
经历
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本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于1968年加入前身公司,1994年任兖州矿务局副局长,1996年任前身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监察局局长,1997年任本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江公
经学家江公,史佚其名,是汉武帝(前140—前87)时的经学博士。他精通《诗》和《春秋》两经,为著名《鲁诗》学者申培的弟子。他和董仲舒共同仕于朝廷,为武帝讲《春秋》经。董仲舒讲《春秋》宗《公羊》之学,江公则宗《谷梁》之说。后来江公回到故乡瑕丘,设帐授徒,由于他的传授,《谷梁春秋》才得以流传至今。江公的弟子中有韦贤,人称邹鲁大儒,后来成为宰相。江公的孙子也被立为博士,也称江公。江氏一家世代为博士,薪尽火传,于中国学术的传承是有贡献的。
陈汤
字子公。西汉元帝时(前49—前34)的杰出军事将领。自幼有建功立业之大志。曾任西域副校尉。适逢匈奴郅支部侵扰边境,与汉为敌。陈汤组织了胡汉合兵四万余人,出奇兵打击匈奴,他充分利用匈奴各部之间的矛盾,作战十余次,行程近万里,最后大获全胜,使得此后几十年中边境得以平安,被封为关内侯。陈汤战术、方略被认为是军事指挥史上的典范。
储光羲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年间(718—741)举进士,任过县尉一类小官。曾因仕途失意与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后被授以监察御史之职。“安史之乱”时被强迫授以伪职,后来因此而被贬谪,最后客死岭南。他的诗歌继承了谢灵运、陶潜以来的传统而又有自己的面貌,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主要描写大自然的幽静恬淡,表现自己的清高绝俗和闲情逸趣,在审美上有迥异于他人的价值。是当时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并且,其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战争和徭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说明他是一个有社会良知的诗人。
毕再遇
(1148—1217)字德卿,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的父亲毕进是岳飞的部将。毕再遇自幼受家庭熏陶,苦练武艺,熟读兵书,矢志抗金。在开禧二年(1206)开始的北伐战争中,他任主将。他有勇有谋、指挥得当,屡立战功。尤其在泗州、灵壁、六合、楚州诸役中,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使敌人听到“毕将军来也”便闻风丧胆,表现出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和骁勇无敌的作战实力。因为功劳卓著,毕再遇屡升为左骁卫将军,武功大夫,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兼扬州、淮东安抚使,左骁卫上将军,成为当时南宋抗金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另外,毕再遇在治军练兵及军械装备的创新和改进方面也都有不少发明创造,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地位。
范淑泰
(1503—1642)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自幼有大志,以天下事为己任。24岁中举,次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吏科左给事中等职。当时朝廷权奸当政,吏治腐败,他奋不顾身,上书言事百余次,激烈地抨击时弊,指斥奸佞,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祯十五年(1642)升吏科都给事中,奉旨去浙江主持乡试,事毕回故乡小住,适逢兖州大饥,人死过半,他捐出家产赈济,活人无数。这时,清兵南下侵掠,他积极参与守城,捐赀助饷,又亲自上城巡逻。后由于内奸的出卖,兖州城被攻破,范淑泰被清兵捉住。清兵要他投降,他说:“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又许以大官,他说“杀即杀耳,何必用官爵诱我?”最后慷慨就义,年仅39岁。
牛运震
(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是清代著名的循吏和学者。他于27岁时中进士,始授甘肃秦安县知县。当时秦安地瘠民贫,条件恶劣,他到任后大力兴修水利,革除弊政,平反冤狱,发展教育,政绩十分突出。以才干过人,被任命兼摄秦安、徽、两当三个县的事务。调任平番县后,成功地处理了固原兵变,制止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事件,表现出过人的大智大勇。对平番五道岘地方饥荒,捐俸救济、活人无数,百姓感其德,制“万民衣”相送。不料竟遭官场嫉妒,终因此被劾罢官。罢官后,靠讲学及别人接济才凑够回乡的路费。此后便远离仕途,或闭门著述,或讲学授徒,53岁时去世。牛运震的事迹载入《清史稿》的《循吏传》,其著作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诸领域,有《空山堂文集》9种101卷。
王景禧
(1867—1932)字燕泉,号石荪。光绪十六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他生活于清末内忧外患极为严重的时代,思想上倾向于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改良派,与康有为有较深的交往。戊戌变法失败后,不被重用,出京任济宁南池书院山长,又被派往日本考察教育,护送留学生。此后他便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齐鲁大学教授,创办了山东优级师范专科学堂、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等。辛亥革命前曾任山东省咨议局副议长;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国务院秘书长,后 在天津行医卖字为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策划伪满州国,郑孝胥曾写信劝他去长春任职,他撕信大骂郑为无耻汉奸。1932年卒。王景禧在金石、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著作有《金石释文》《知吾所好斋金石文史考》《辶莴 园诗存》等多种。其长诗《宫井词》曾经风靡京津,有人认为可以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