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公园位于延安西路1731号。占地面积7.33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66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67万平方米,苗圃953平方米。
一、园史
1958年,法华浜(即李泾)填浜工程在沪杭铁路西侧、延安西路以北地块取土5万立方米,建成面积2.4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成为公园主体。1959年10月1日,取名法华公园对外开放。1965年,法华公园与沪西体育场、区业余军事体育学校等单位合并成立长宁区国防体育公园,隶属区体委领导。1973年,公园复归区园林管理所,并由市园林管理处投资改建,总投资60万元,动用土方10余万立方米,植树9265株。改建后的公园以独特的园林新貌著称,其设计方案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1975年5月23日,定名天山公园。1987年,园内辟建国防园。
二、园景
公园分南北两大景区。
南部景区分门前景区和草坪景区。门前景区以门内小广场的盆景式花坛为中心,两侧树群花丛,随绿荫密度和高度向园内伸延;北面是高15米的乔木屏障。盆景式花坛面积220平方米,配有假山鱼池,植以紫玉兰、紫薇、紫藤、构骨、地柏等13种名贵植物;其中一株高4米的五针松,树龄120年,枝叶挺秀。绕过乔木屏障,是面积达5800平方米的大草坪,草坪北部有面积为400多平方米的荷花池,池岸曲折,石径环抱,池畔有荷香亭、汀步、石阶、栏杆,水面雕塑等。
公园北部游览区由湖光山色景区和国防园景区组成。葫芦湖水面宽阔,建有石桥、国防教育馆、烈士纪念碑、风光岛、碧波廊、湖光榭、条石岸沿等。碧波廊临水而建,廊侧有亭,可供游人凭栏观赏湖景。与之隔水相望的湖光榭,花墙琉璃瓦,与湖景相得益彰。湖西有游船码头,可泛舟湖上。大石桥以东沿湖分别是嵘山景区和峦山景区,均遍植花灌乔木和地被植物。峦山为全园最高点,上有花亭一座,原名山色亭,1989年3月,为纪念上海市长宁区与日本大阪府枚方市结为友好城区一周年,在亭下种植樱花树100株,花亭改名为樱花亭。沿石径而下,伸入湖面的风光岛,岛上遍植水杉、木芙蓉,背山面水,景色清新。
园内树木花草按植物功能、生态群落并依据地形地势和园景构思进行规划设计。60年代,园内主要树种为柳树、白榆、香樟、龙柏、枫杨等,后又补种女贞,棕榈、夹竹桃。1975年,白榆、香樟、枫杨等经过多年生长成为主要树种,分布于公园周边地带。沿沪杭铁路的东围墙内侧植有宽20米的茂密林带,有效地减少火车过往的轰鸣噪声。园内花木配置别具一格,以高大乔木突出山势,以低矮灌木掩映湖区;石拱桥地势起伏较大,利用其高差坡度造成垂直帘幕式的植物群落。公园共有128个树种,树木9265株,其中常绿树木占80.29%。
三、国防园
活动区用地,建成两座国防教育馆,东馆于8月1日开放,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字;西馆于1989年9月落成,由当时国防部长秦基伟题字。国防教育馆展示各种轻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形势图和模型等,传授国防科学知识。馆内还展出全区革命烈士名册和事迹。馆区南部陈列苏制坦克1辆,高射炮8门,加农炮1门;馆区东北部陈列高速歼击机2架,弹道导弹1枚,加农炮1门及双管高射机枪6座等。馆区东部湖面上泊有鱼雷快艇1艘。1991年,国防园内又设“双拥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由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字。国防园辟建后,开展群众性的国防教育。1987~1992年,参观群众超过100万人次,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