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雁门关

  雁门关(现属代县)距山阴广武城10公里。该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朝历代都视为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其以要塞、险峻和历史上多战事闻名全国,并被列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春秋到唐,此处以勾注塞闻名。唐开始设关,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元曾取消关隘设防。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元废古雁门关,遂移置,始修筑关城于今地。古雁门关在勾注山巅,岭前为大和岭口,后为白草口,距现在雁门关数里,古今雁门关截然两道:古雁门关道,由大和岭到白草口;今雁门关道,由南口到新广武。雁门关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日雁门关。自宋以来,18个隘口,傍山就险,屹为巨防,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对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关系极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雁门关与新、旧广武唇齿相依。历史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时南犯,必首攻广武,后图雁门。千百年来这座雄关以其伟岸的身躯,铸就了一道钢铁屏障,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赵国李牧驻守雁门数十年,大破匈奴十余万。秦蒙恬出雁门修长城北击胡。汉为防卫南犯之敌,在雁门关一带设置防御,卫青、霍去病、季广常驰骋长城内外。唐薛仁贵多次在雁门出击匈奴。北宋扬业在雁门关外大败辽兵。以后直至明代,雁门关都有大将镇守防卫。无数戍守将士,在此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烈悲歌。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指挥八路军120师在此痛歼日寇。1948年,为了夺取解放全国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决定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途经山阴广武和雁门关,仔细观看了记裁古战场的一些碑文,并一睹长城雄关的风采。雁门关有东、西、北三座关门。东门楼名雁楼,关门外有赵国良将李牧祠旧址,饲门左、右各竖旗杆一根,祠前有点将台,尚存《武安君庙碑记》等石碑数通。西门楼是六郎庙。北阶曾建驻军官署,西北方是习武演阵之教场,南面则是雁门山高峰“过雁峰”。小北门为雁门关第一道关门,门额嵌“雁门关”工字石匾一方,东、西门额分别嵌“天险”、“地利”的石匾各一方。城关楼镌刻楹联:  曙色清明残星几点雁横塞  晨曦初朗斜月孤伶门上关  抗日战时期,关楼被侵华日军焚毁,仅东、西城门洞及小北门、李牧饲遗址等尚存。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感召下,代县人民政府筹措资金,1989年修复雁门关城楼,使关城重现昔日雄姿。今天游人望关,确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势。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