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秦巴娃娃鱼 (qínbāwáwáyú)

  盛夏的傍晚,若到陕南秦巴山区的山间小溪边纳凉散步,常常可以听到一阵阵“哇哇”的哭声。有时几个一起啼哭,其声颇为凄惨,令人揪心。但你千万别以那是谁家丢失的孩子在哭,因而大动慈悲之心;倒是可以在哭声出现的地方,去俯身仔细观察一下发出这种叫声的动物。它就是陕南秦巴山区名贵特产动物“娃娃鱼”。

  娃娃鱼,由于它的叫声酷似婴儿啼哭,且有4足,故名。学名叫大鲵,又称鲵鱼、狗鱼、山椒鱼。古籍中的名字更是各异:《本草纲目》称为人鱼、鮷鱼、孩儿鱼。《山海经》谓鳎鱼、魶鱼。《尔雅》曰鰕。《异物志》云:“有鱼之体,以足行如虾,故名鰕”。蜀人名魶,秦人名鳎。还有“四脚鱼”之别称。

  娃娃鱼,名为鱼,其实并不是鱼。它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Ccrytograncbidae)。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滋补性强,被人们视作席上珍品;又因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为两栖类最原始的类型,而具有较高学术意义和药用价值。还是国内外著名的观赏动物和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盲目大量地捕捉,资源日益减少,有的地方濒于灭绝,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娃娃鱼是地球上现存的一种古老动物,是冰河时期的幸存者。据化石资料考证推断,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娃娃鱼广泛分布并生活在地球北半部的江河里。后来随着地壳变动,气候巨变,冰河期来临,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娃娃鱼都冻死了。只有中国、亚洲东部和美洲东部的娃娃鱼幸免,至今还有。目前,世界上以中国、日本和美国较多,尤以我国最为丰富。

    秦巴山区,山青水秀,林木繁茂,气候独特,境内江河纵横,溪流密布,河曲潭深,岩隙重叠,洞穴成群,极宜娃娃鱼生长繁衍。自古就是著名的“娃娃鱼之乡”。早在2200多年前的《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这里盛产鲵鱼的记载。秦巴山区娃娃鱼不仅数量多,资源丰富,而且个体大。1971年在湖北省神农架捕获两尾大娃娃鱼,体重均达60公斤以上,堪称大鲵之冠。据资料记载,湖南桑植县巴茅溪供销社,60年代曾收购到一尾70公斤重的大鲵,这恐怕是已发现的最大的大鲵了。1990年在湖北宣恩县酉水河曾发现一尾重28公斤的娃娃鱼。据报导,60年代安康岚河上游的农民在河边砌石坎,休息时,一农民坐在娃娃鱼背上吸烟,以为是一长条石,最后磕烟灰,烟锅烫了娃娃鱼,一扭动下河了,把农民摔了一跤。娃娃鱼是秦巴山区一大名贵特产,已正式载入《秦巴山区土特产名产》和《秦巴山区家畜家禽及经济动物品种志》等书。目前,这一地区年产数十万公斤。它是国宴上的佳肴,港台视为席上珍稀名贵的美味。70年代在全国农展会展出,评为全国八大水特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每公斤售价l00美元以上,国内售价每公斤也在200元人民币以上,供不应求。

  娃娃鱼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都有分布。陕西境内尤以宁陕、镇平、平利、岚皋、紫阳、佛坪、留坝、宁强、洋县、南郑、商南、柞水、洛南、太白等县较多。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中上游的支流。以贵州、广西、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省、自治区较多。

  娃娃鱼是鱼类进化到陆栖爬行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兽身鱼尾,身上无鳞,四足如龟,有肺,眼小嘴大,形似蜥蜴。身体呈扁筒形,躯干粗壮,体表光滑,湿润,体长一般约60~70厘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体重一般为l~5公斤,最大者可达百余公斤;头大嘴宽而扁,嘴有唇褶,嘴里有3排细密如锯齿般的牙齿;四肢肥短,前肢4指,后肢5趾,无爪、指,趾间有微蹼,头上有小眼及外鼻孔各1对,眼、鼻均位于头的背部;尾短侧扁;背脊棕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紫红色或黑色花斑,腹部色淡或洁白,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变化;皮肤光滑柔软,受外界刺激时,皮肤腺分泌出花椒味白色粘液,故俗称“山椒鱼”。古书《酉阳杂俎》云:“峡中山食鲵鱼,缚树上,鞭至白汁出如构汁,方可治食”。古人对鲵鱼的习性早有认识。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固定的窝里,天然洞隙是它的理想之家。喜生活于海拔300—700米之间阴暗潮湿、水草丰盛、饵料充足的清凉涧溪、渗水岩洞、水流湍急而清澈的溪流与有回流的岩洞、阴河潜流中,或深潭中。水温较低,适宜10~20℃。性孤独,踽踽独居一洞,春夏居洞口,秋冬深藏洞内。它怕光,喜黑暗,昼伏夜出。

  娃娃鱼的食性,基本上是“吃荤不吃素”。性较凶猛,肉食性,主食螃蟹、鱼虾、蛇、鳖、蛙、蚌、水蜈蚣、小鸟、鼠及水生昆虫等,尤以蟹、蛙类居多。它觅食的方法很懒惰,一般不愿四处找食。夜晚出来潜伏在滩口或巨石下,张大嘴巴,“守株待兔”的办法,等候自来食。若有小鱼、小虾、水生昆虫游至,它就一跃而上,吞进嘴里。这就叫“鲵鱼守滩口,专吃自来食”。有时也爬上岸来,守候在滩上或乱石间,捕捉蛇、蛙、蟾蜍,甚至哺乳动物中的老鼠。在严重缺食情况下,自相残杀,吞食同类,大鲵吃小鲵。高兴了还爬上树,捕食蚊虫、雀鸟、野果之类开开口胃。对于鲵上树,古书中多有记载,唐《本草拾遗》中,对鲵鱼上树巧扑雀鸟作了一段有趣的记述:“鲵生山溪中,似鲇有四足,长尾,能上树。大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它的食量较大,一条2.5公斤重的鲵鱼,一次能吃下0.25公斤重的食物。它受惊后能够反胃。幼鲵喜食植物性食物。两岁龄以上喜食动物性食物。它消化很慢,耐饿性极强,2~3年不吃食物,照样能活。有冬眠习性。美丽的夏季,是它最贪食,生长最快的时候。它的寿命非常之长,虽不及龟、鳄鱼,但可以活到130岁以上。

  娃娃鱼用肺呼吸,但因发育不完全,还需借助皮肤进行气体交换。它虽有四足,,但在陆地上爬行动作迟缓,笨拙,远不如在水中自由敏捷。每年夏末秋初,即6~9月是娃娃鱼的繁殖季节,卵生,其繁殖能力较低,一尾雌鲵一般可产卵300~400粒,卵呈圆珠状,并分泌出胶状物质,将卵保护起来,互相连成两条带子,产完卵,游走不管。卵多产于岩洞内有微流水处。体外受精,雄鲵于卵上受精后,则把卵带缠在自己身上,伏在洞内精心孵化,约20~30天左右孵出幼体,方才离去。成活率不高,生长缓慢,3年始长至20~30厘米,体重百克左右。出生后5年,体重才达到500克左右,性始成熟。生命力极强,离水半月至1月或2~3载不食,均不死。

  娃娃鱼一身是宝,其肉细而白嫩,无骨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亚于海参,为高级营养品,被列为珍肴。既是国宴不可缺少的佳馔,也是久负盛名的山珍野味。且药用价值较高,其肉入药,有滋补、壮阳、截症的功能。主治贫血、痢疾,病后虚弱及神经衰弱等症。我国历代本草书籍中都有大量记载,鲵鱼对贫血、霍乱、痢疾、发冷、血经等有辅助治疗作用。民间常用鲵鱼皮研细为末拌桐油;可治水火油烫伤;肝可治水痨病;胃治小儿严重消化不良;其皮、胃、胆液还是滋阴健胃的上等补药;它的皮层分泌液还可治麻风病,是一味难得的中药材。相传,其脂肪点灯,燃之不耗。梁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说:鲵鱼“其膏燃之不消耗,秦始皇骊山冢中所用人鱼膏是也”。

  娃娃鱼过去一直是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由于乱捕乱捉现象比较严重,资源受到很大破坏。近几年,许多地方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在一些重点产区划定保护区,依法管护,禁止捕猎。同时,陕西、湖南、四川等地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初步取得成功。人工养殖是一种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的基本措施。人工养殖,每尾年生长350克左右。据初试经验,人工养殖娃娃鱼,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有良好的冷性水源,其水温范围年控制在11~25℃,最为适宜,最适14~18℃,过高过低都不宜娃娃鱼生活;二是要有适宜于娃娃鱼栖息和便于观察的饲养池。饲养池应依照大鲵天然生活环境,选择在山区;三是有充足的娃娃鱼饵料。生长季节3~5日喂一次,冬季则可以停食。

  全社会都应为保护这一珍贵水生资源做出贡献。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