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概况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与哈萨克斯坦交界,边界长达380千米。面积 2.7万平方千米,1990 年人口32.3万。民族有蒙古、哈萨克、维吾尔、汉、回等,为蒙古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辖博乐市和精河县、温泉县。1954年 7月成立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博乐市。自治州地形以天山西段山地为主,还有山前冲积平原、河谷滩地,沙 漠和湖泊(艾比湖)。气候干旱少雨。形成以牧业为主,牧、农、林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山区以牧业为主。平原、河谷以农业为主 。工业以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有北疆铁路、乌伊公路横穿自治州。
“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美誉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自治州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枢纽地段,312国道横贯全境,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贯道和国内西桥头堡一一阿拉山口口岸的兴起,使博尔塔拉成为我国连接中亚和欧洲各国及向西开放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前沿基地。全州总人口4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33%,有35个民族成份,超过万人的有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五个民族。州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农五师及其所属11个团场。
阿拉套山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点。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仅189米,是全州最低处。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三大单元组成。
博尔塔拉河谷北侧为阿拉套山,其东端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向西渐次增至4000米。南侧东部为岗吉格山,自西向东,海拔自400多米升到2000多米;南侧西部为别珍套山,海拔由东端3000多米逐渐升高到西部的4000多米。艾比湖盆地东北部为麻依拉山,海拔在2000米左右;南侧为婆罗科努山及其支脉,海拔自精河黑山头的300米渐升至3500米以上。
博尔塔拉谷地由西向东扩展,海拔自西部的2300多米逐渐降到东部的400-600米左右,由山前洪积平原、坡积-洪积平原及冲积平原组成。该谷地由干草原经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带,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已开辟的农田是温泉县和博乐市的主要农区。
地方经济
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63.4亿元(含农五师)。其中地方生产总值50.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2.3亿元,增长15.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3%。全州人均生产总值为13700元,增长10.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增长11.1%。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3559元,增长11.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4%。
●农业经济 博州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地州,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宜农、宜牧、宜林、宜渔。2006年,博州大力推进棉花、甜菜、粮油、枸杞、畜禽、冷水鱼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4.36亿元。全州棉花单产达129公斤,全年实际收购超过200万担,博乐市、精河县双双步入全疆百万担皮棉县市行列,全国优质棉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甜菜增产22万吨,总产达46万吨(含农五师),创历史最高水平。小麦和油料单产、总产提高,保证了本州的供求平衡。玉米总产达16.9万吨。积极推进枸杞品种改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26亿元。冷水鱼市场进一步拓展,产品深加工开始起步。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州已有4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级、8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州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22个,总面积达121. 5万亩(其中水域面积64万亩),"银盘"牌鸡蛋、"顺渊"牌棉种等5个品牌荣获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称号。外向型农业不断发展,出口农产品已达30多种。
●工业经济 2006年,全州工业增加值达3.1亿元,增长0.8%(剔除博钢停产因素,增长26.5%)。新型工业化稳步发展。立足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加工业和优势资源转换加工业两大主要领域,围绕石油天然气、金属冶炼、农副产品、矿产、盐化、棉纺、建材、木材、皮毛等九个重点行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博乐、精河、阿拉山口三个进出口贸易加工区整体框架初步形成,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紧紧围绕自治州确定的20个招商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州招商引资项目53个,其中已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7个。实施技改项目41项,完成投资21亿元,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口岸经济 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唯一的铁路、公路、输油管道兼有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是新亚欧大陆桥联结亚太地区和欧洲之间经贸联系的交通咽喉,担负着国家向西开放,尤其是发展同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贸易往来的战略任务。联结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带动着沿桥国家、地区优化配置两种资源,对国内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山西等数个省份实现优势互补、发展经贸往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阿拉山口口岸全年完成过货1462.73万吨,较去年增长30.6 %;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5亿美元,增长12.6%;完成海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2.53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占全疆总量的90%、48%和91%。口岸GDP达到14.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亿元。
目前,通过阿拉山口口岸的中哈输油管道已全线贯通,年输油能力可达1000万吨,二期工程完工后年输油量可达2000万吨。2006年,口岸落实招商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3.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在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努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口岸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共注册各类企业533户,注册资金13.25亿元,其中私营企业400户,较去年增长12.68%;注册资金11.08亿元,增长5.41%。登记个体工商户570户,注册资金2583.38万元。
行政区划
博州辖1个县级市、2个县:博乐市、温泉县、精河县。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所属11个团场。
博 州 面积24896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2004年)。
博乐市 面积 7802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邮编833400。
精河县 面积11189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邮编833300。县人民政府驻精河镇。
温泉县 面积 5905平方千米,人口 7万人。邮编833500。县人民政府驻博格达尔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历史沿革
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银灰色的草原”。
战国时期至西汉,博尔塔拉先后为塞种、月氏和乌孙的游牧地。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悦般活动区域。唐朝在此设双河都督府,隶北庭大都护府,为西突厥游牧地。宋至元初属西辽。元时隶属阿里麻里行省,名“博落脱儿”,为卫拉特蒙古游牧地。明为瓦刺游牧地,名“瓦刺”。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后隶伊犁将军府管辖;1888年设精河厅,隶镇迪道。1913年置精河县,1920年置博尔县,1942年置温泉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7月13日,并相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1983年始设州、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博州总人口424040人。其中:博乐市 224869人、精河县 133530人、温泉县 65641人。
自然资源
自然地貌 博州地处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西部狭窄,东部开阔,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最高山峰是北部阿拉套山的主峰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4569米,最低为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189米。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谷地和东部盆地三大单元组成。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
气候特点 博州地处内陆,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无霜期153--195天。博州光、热、水土要素配合良好,适宜种植棉花、枸杞、小麦、玉米、水稻、油葵、甘草、麻黄、烟草、甜菜和各类瓜果等农作物。
水能资源 博州水能资源丰富,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6.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5786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仅为理论储藏量的1/33。博尔塔拉河是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精河次之,年径流量超过4.7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还有大河沿子河、鄂托克赛尔河、阿恰勒河和哈日图热格河。此外,还有75条山沟水、17处平原泉和52处山泉,全州年径流量为20.26亿立方米。博州有大小湖泊5个,其中艾比湖水域面积为860平方公里,赛里木湖水域面积为458平方公里。
野生动植物资源 博州野生动物有上百种,初步查明属于珍稀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9种,主要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白肩雕、玉带雕、胡兀鹫、河狸、大鸨等;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主要有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马鹿、大天鹅、小天鹅等。属于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有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1种。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以干草、麻黄、沙棘、枸杞、大芸、罗布麻、贝母等为主。
矿产资源 博州现已探明39种矿产。其中,建材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珍珠岩、大理岩和花岗岩等16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主要有盐、芒硝、磷、硫酸镁等3种,金属矿主要有铁、铜、铂等16种,占新疆拥有矿种数138种的28.3%;发现矿床、矿点140余处。艾比湖湖盐和芒硝矿产具有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等特点,食盐储量约1.25亿吨,芒硝约9700万吨,硫酸镁约1亿吨。
旅游资源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造就了博尔塔拉独特的旅游资源。著名的自然风景有集高山、湖泊、草原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赛里木湖;有巧夺天工中国西部罕见的山石景观--怪石峪;曲径通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哈日图热格;有被誉为仙泉、天泉和圣泉的阿尔夏提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和博格达尔温泉;有比恐龙还要古老的世界独有的"活化石"、孑遗动物新疆北鲵;人文旅游资源有分布广泛的草原石人、古城遗址、岩画群、古墓群及出土文物;有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每年一度集文体活动与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那达慕"草原节。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蒙语音为"山脊上的湖",古称"乳海",清代曾在湖东岸设鄂勒著依图博木军台,即三台,因此又称"三台海子"。水域面积458平方公里,最深处91米,蓄水总量21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2073米,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也是全国最大的高海拔冷水鱼养殖场。200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
艾比湖蒙语意为"向阳之湖"。位于阿拉山口以南,是典型的内陆盐湖,海拔189米,湖面面积550平方公里。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的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湖畔是国家级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马鹿、黄羊、野兔和野鸭等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野生植物的宝库。2000年6月,艾比湖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东部还有82万亩国家级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哈日图热格风景区
位于博乐市西北40公里处阿拉套山南麓的密林幽谷之中,与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相邻。"哈日图热格"意为"黑雕出没的地方"。从峡谷向北,碗蜒曲折纵深15公里,奇峰秀丽,曲径通幽,飞瀑流泉,鸟语花香。风景区主要有"一线天"、"冰笋洞"、"盘龙山"等著名景观。 2004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亚洲规模最大的怪石群---哈布图哈怪石峪风景区
哈布图哈怪石峪风景区以奇石象形闻名,海拔在 780-1350 米之间,总面积230 平方公里,位于博乐市东北48公里,阿拉山口西南26公里处,与艾比湖相邻,是我国西部巨大的怪石群之一。褐红色的花岗岩石,由于强烈风化、雪蚀,演绎成神态各异的象形,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像骆驼静卧,有的像龟兔赛跑,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啸傲山林的猛虎、思念游子的老人、天狗望月、母子情深、狮身人面、孔雀开屏等等。
全国唯一以地热资源命名的县----温泉县
温泉县地热资源丰富,最著名的温泉有3处,即博格达尔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阿尔夏提温泉,分别被誉为"圣泉"、"天泉"、"仙泉"。泉水温度均在42℃-65℃之间。泉水中含有碘、硫、磷等多种矿物质,水质润滑,经常淋浴对皮肤病、关节炎、气管炎、高血压以及胃病、眼病等有明显疗效。温泉县境内还有三亿五千万年繁衍史的珍稀动物新疆北鲵,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其栖息地已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该物种在世界上仅分布于我国温泉县和哈萨克斯坦边境极度狭窄区域,种群数量处于濒危边缘,已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
草原石人
在温泉县的阿尔夏特草原、乌拉斯泰草原和米尔其克草原上,分布着比较密集的古代突厥民族的石人墓,墓葬时间约在公元六至七世纪,或延续的时间还要长些。在阿尔夏特的石人墓中,有两座东西相距五百余米的石人墓,一个石人面向东偏北五度,高一点四五米,为白砂岩石的全身雕像,圆脸、大眼、八字胡、戴项圈,身着反襟大衣,腰系宽带,右手持杯,左手杖刀,腰带上还佩有一把小刀,刻法比较精细。石人背后约四米处,有一座用数百块卵石摆成的不规则的方阵,南北十二米,东西九米。紧邻方阵西面,有一道用两排大小不等的石块垒成的围墙,南北十一米,东西四点五米,在其他地区的石人石堆墓中颇为罕见。另一个石人面向正东,高出地面九十六厘米,是用粗刃具在青砂石上划刻而成,头部尚完好,除无胡须外,其余与上述石人略同,但大部分已模糊不清,身后亦有方阵。这两座墓葬已于1973年发掘,石人现陈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乌拉斯泰和米尔其克草原石人,大者高八、九十厘米,小者只有三、四十厘米,所用石料和人物形象都与阿尔夏特石人基本相同。
那达慕草原节
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夏秋之际,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要举办那达慕草原节。
草原节期间,草原上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各民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骑马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和观看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竞赛。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还常常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如今,博尔塔拉的"那达慕"草原节已成为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