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概况
区号:0573
邮编:314000
位置:北纬30°15′-31°02′,东经120°20′-121°31′,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南连杭州,西与湖州接壤,北接苏州,南濒杭州湾,与绍兴、宁波隔杭州湾相望,海岸线长121公里。
行政区划
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辖嘉善、海盐2个县以及平湖、海宁、桐乡3个市(县级市)。嘉兴市有建制镇53个、乡1个、街道2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187个、乡镇社区111个、乡镇居委会12个、行政村940个。其中:南湖区有镇5个、街道6个、社区居委会55个、乡镇社区7个、乡镇居委会2个、行政村73个,陆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秀洲区有镇5个、街道2个、社区居委会4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15个,陆地面积542平方公里;嘉兴经济开发区有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10个;嘉兴港区有镇1个、乡镇社区11个、行政村11个;嘉善县有镇11个、社区居委会10个、乡镇社区15个、乡镇居委会1个、行政村162个,陆地面积506.6平方公里;平湖市有镇6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34个、乡镇社区9个、行政村126个,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宁市有镇8个、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39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61个,陆地面积688平方公里;海盐县有镇8个、社区居委会13个、乡镇社区1个、乡镇居委会9个、行政村104个,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桐乡市有镇9个、乡1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5个、乡镇社区24个、行政村178个,陆地面积727平方公里。2005年5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35.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82‰,死亡率6.70‰,自然增长率0.12‰。全年迁入人口3.88万人,迁出人口2.82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3.16‰。据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6年全市常住人口408万人,比上年增加8.4万人。
历史沿革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自秦(前222)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稽吴郡,语言亦属吴方言区,故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有别于省内山区、半山区。西晋末与北宋末,国家二次动乱,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所辖县(市)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0强和“浙江省小康县”行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嘉兴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广大创业者的投资热土。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等贯通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浙江省之冠,实现了嘉兴市到所辖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到2010年,嘉兴将投入1000多亿元,基本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届时嘉兴的交通环境将更为改善。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大港”的深水良港——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吞吐量已超过1700万吨。嘉兴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拥用全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嘉兴发电厂,目前秦山核电站和嘉兴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地理位置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
气候特征
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
民俗民风
秉礼勤劳——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其俗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秀慧工巧——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历史上,嘉兴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多创造。元代,除丝绸制品以外,漆器和金银器皿都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了“百工技艺与与苏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学——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 “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 “衣冠之物,焕然可观”。“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进取求新——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 “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俗成的。
嘉兴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庙会习俗等几大类。由于嘉兴古代农业发达,稻作习俗和蚕桑习俗最为普遍且最具特色。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绿荫蔽日,气势雄伟,为优良的庭院、行道树种。香樟植物全身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供工业及医药等用,木材坚硬美观,是良好的家具用材。樟树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嘉兴种植也比较普遍,而且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大树,市区内列入大树、名木档案的樟树有90株。
市花市树
市树:香樟树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绿荫蔽日,气势雄伟,为优良的庭院、行道树种。香樟植物全身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供工业及医药等用,木材坚硬美观,是良好的家具用材。樟树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嘉兴种植也比较普遍,而且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大树,市区内列入大树、名木档案的樟树有90株。
市花:石榴花
开在夏季,花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石榴花作为一种观赏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市栽培也极为普遍,不少庭院、阳台和室内案头,人们都喜欢置有一、二盆石榴花作为点缀。石榴花开时,红色的花朵像烈火熊熊燃烧,能给人带来一种憧憬未来,努力向上的力量。黄和白色的花朵素淡清秀,使人赏心悦目。
市花:杜鹃花
杜鹃花居我国三大天然名花之首,在嘉兴花卉的栽培中已经占有一定优势。目前杜鹃在嘉兴市的种植已十分普及。据初步统计,本市已有约二百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杜鹃花在我市的栽培史已有四十年,近几年栽种已较为普及。杜鹃花色彩绚丽,花期从3月至6月,长达四个月之久,深受该市人民的喜爱。杜鹃作为市花,将以她独特的风格出类拔萃,象征着新嘉兴欣欣向荣,锦上添花。
经济发展
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自秦(前222)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稽吴郡,语言亦属吴方言区,故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有别于省内山区、半山区。西晋末与北宋末,国家二次动乱,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2005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82亿元,二产增加值681亿元,三产增加值393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总收入135.1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8亿元,增长2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3亿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4%。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5.2%。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畜牧、特种养殖、花卉、优质水果产量大幅增加,旅游观光和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加快,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7.2万亩,同比增长1.4%。全市已建成各类观光休闲农业园区28个。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二、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引导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148.08亿元、利税177.37亿元,分别增长25.7%和23.5%。工业用电量达123亿千瓦时,增长19%。重工业产值887.74亿元,增长27.6%。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增长26%,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3%。品牌工程取得实效,新增中国名牌4个、浙江著名商标20个。
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亿元,增长14%。嘉兴会展中心、综合物流园一期和海宁皮革城迁建一期建成使用,易初莲花、“国美”电器等著名连锁企业入驻嘉兴,江南摩尔、国际中港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湖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桐乡乌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6.7亿元,增长24.1%。
四、开放型经济继续发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5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全年引进内资63亿元,增长21%。完成进出口总额99.22亿美元,增长25.2%,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出口70.44亿美元,增长38%。全年新批境外企业36家。截止2005年底,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748家,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188个。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全线贯通,嘉善大道、嘉湖大道建成通车,07省道市区段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乍浦港区3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内河国际集装箱港建设开始启动,南郊河工程完成进度的65%。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中环东路延伸段等基本完成,小街小巷整治全面推进,完成危旧房拆迁3.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400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启动“数字城管”,市区“三乱”和无牌无证营运三轮车专项整治取得实效。电源电网建设力度加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62万千伏安。城乡交通、供水等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建连村到组公路1502公里,全市已有827个行政村开通公交线路;开工建设南郊贯泾港水厂,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新增城市管网供水人口31.5万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年疏浚河道1027.9公里,市区完成16家工业污染和危险源改造、整治任务。“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90%。
六、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启动建设嘉兴科技城,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等10个分中心入驻嘉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启动15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全市新认定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1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8家。市科创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海宁纺织新材料基地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26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11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就共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签定了协议,达成合作意向88项。网上技术市场交易活跃,173个项目签约成交。教育强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平湖、海盐、桐乡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复评,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全市初升高比例达到94.1%,普职比为1∶1,高考上线率达到90.7%。嘉兴学院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开工建设,嘉兴城市大学正式成立,全市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万人。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新设各类民办学校55所。文艺创作成果丰硕,70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海盐滚灯等7种民间艺术列入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公共卫生中心建成使用。积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市场开放步伐加快,首家中外合资医院——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开工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强县、镇创建活动,嘉兴籍运动员在第十届全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市体育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市民健身中心、残疾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动工兴建。全面完成经济普查登记工作,1%人口抽样调查开始启动。气象、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发展前景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嘉兴发展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8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947.26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537.70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60.0∶33.5调整为6.3∶59.8∶33.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153元,增长14.0%,折合6201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354元,增长11.8%,折合5044美元。与此同时,嘉兴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前列,市和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全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县城)、省级教育强县(市)称号。
2005年,嘉兴农业经济工作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线,切实做好农业的提升、拓展、创新文章,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06亿元,同比增长5.2%;农业增加值8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增长14%,增速连续两年达到两位数。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4.1万亩,总产量119.5万吨。各类设施栽培面积22万亩,优质水果面积13.16万亩,分别新增3.1万亩和2.66万亩。畜牧业和渔业稳定发展,肉类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32万吨和14.27万吨,同比小幅增长。各种新品种进一步推广,优质农产品比重逐年提高。农业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05年新批农业外资项目39个,合同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94万美元。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跨区域农业经营取得突破,累计建立市外各类生产基地近300万亩。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建立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28个,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65家,带动农户近12万户。
三、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本级新建牧业小区5个,全市各类养殖小区达到了27个,其中6个被列为省级示范项目。全市新建沼气工程1556处,新增年处理能力近400万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80万亩次,推广秸秆还田230万亩次,实施重大病虫害无害化处理技术160万亩次,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全年新增绿色食品6个,有18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了省级认证,新建标准化基地88个。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畜禽产品流通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检测。
五、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全市镇(乡)、村全面实施会计委托代理制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组织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行村公益事业资金“一事一议”制度,抓好土地二轮承包完善扫尾工作。
对外开放
嘉兴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嘉兴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嘉兴进出口总值160.62亿美元,增长26.9%,其中出口总值116.74亿美元,增长27.2%;进口总值43.88亿美元,增长26.2%。机电产品、服装类产品等仍占居出口商品主导地位,机电产品出口31.65亿美元,增长37.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7.1%;服装类产品出口29.74亿美元,增长13.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5%。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外贸依存度77.1%,其中出口依存度56.0%。
2007年嘉兴市合同利用外资34.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2亿美元,分别增长35%和36%;嘉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0家,其中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11个,富士康集团华东生产基地落户嘉善。嘉兴引进内资项目834个,实际到位内资118.6亿元,增长25.3%。
2007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办境外企业26家,投资总额达6254万美元,增长123.5%,全社会外派劳务677人次。
旅游名胜
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嘉兴市境内大部分地区河湖交错,密如蛛网。埠头系舟,石桥跨渡,人家尽枕河。凡是与水有关的字如汇、埭、圩、浜、港、溪等,城乡用作地名的随处可见。据统计,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6.7亿元,增长24.1%。南湖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桐乡乌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海盐百步被评为2005年世界100大旅行必到之地.
秀洲区和嘉善县的北部多湖泊,梅家荡、莲泗荡、南雁荡、麟瑞湖、相湖、夏墓荡、祥符荡,都是历史上的名湖。雅人高士,结庐湖畔,历久而成名胜的如闻川的税暑亭,相湖的绿萝庄,在今天仍可以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
南湖、南北湖、汾湖为三大名湖。南湖的烟雨,南北湖的集山、湖、海于一体的淡妆之美,汾湖的水云弥漫,都透着一个“秀”字,且无一处不是自然造化所给予的。
嘉兴一地的山虽不甚多,也不甚高,但却亦可称佳秀。海宁、海盐、平湖诸山,大小二百余座,多为百米来高,海宁与海盐接壤处的高阳山,主峰二百余米,为群山之冠。海宁紫微山,海盐秦望山、鹰窠顶、谭仙岭,平湖九龙山,或一山独秀,或层峦叠嶂,虽不足称雄峻,但均翠碧灵秀,登眺之余,胸襟为之一畅。山之外是海。自平湖金丝娘桥起至海盐高阳山,海岸凡80余公里,海面阔大无际,水天一色,而其间多有山丘高崖为屏障,使山川于秀色之外平添了壮美。盐官的海宁潮更称天下独绝。海宁观潮之风,因乾隆中期后江道稳定在北大门,观潮地由杭州移至盐官而大盛,历二百余年至今不衰。农历每月朔望为大潮日。农历的八月十五至二十日则为“观潮节”。潮来,澎湃訇然,如千仞壁立,如万马奔腾,景象壮观,撼人心魄。
江南的景观,如太湖的浩渺,西湖的秀逸,虎丘的玲珑,雁荡的奇兀,都是闻名天下的,而嘉兴独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只要从平原水乡拈得一“秀”字,从滨海潮涌拈得一“奇”字,看她便无一处不是好景色。
②年号。十六国西凉李歆年号(417—420)。
漫游解读
走读嘉兴
高立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就在中央。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嘉兴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位置举足轻重。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位于嘉兴境内,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正在施工当中。嘉兴是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会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经济。
嘉兴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隋凿江南运河,穿嘉兴而过,丰姿犹在。嘉兴历代名人辈出。西汉时有辞赋家严正、严助;晋代有陆机、陆云;唐代有中国十大名相之一的陆贽;元代有著名画家吴镇;明清有杰出的思想家吕留良;清代有一代文宗朱彝尊、晚清大儒沈曾植;近代有国学大师王国维、出版巨擘张元济;现代有沈钧儒、茅盾、徐志摩、丰子恺、张乐平、朱生豪、金庸。
嘉兴南湖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一艘木船,一个今天的中国。
7年2月23日
乌镇
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历史,还能一千三百年吗?
唐风宋雨就这样涌你而来又拥你而去。凹凸着的石板上清晰着元代明代的划痕,静得仿佛从未被树叶点破的溪水上仍徘徊着顺治年代的笛音。
乌镇,古镇,走不完的几华里,走不完的千年风韵。
乌镇的人都走了,当我推开一扇扇虚掩的房门。只有工人在房间里施工。陪同者有以下语言:“老屋的居住条件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基本要求,无数次的论证后我们决定对室内进行现代化改造。空调、下水、厨房……一应俱全。古街保护,不能牺牲百姓生活质量,但外观必须保持古建筑的原真性、可读性。改造没有商业行为。政府行为,置换方式,银行贷款……老街不能因老而推掉……乌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谁没保护好,谁是罪人。用不了多久乌镇人又将搬回乌镇……”
多有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安徽推倒了李鸿章的宅子;九十年代初江西宜春拆掉了宋代城墙;北京在保护古都的呐喊声中消灭了一条条胡同一座座四合院……所有保护和拆毁历史文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官员!
“中国濮绸”更名“世界最大……”自己的加上别人的塑造世界濮院。
濮绸自古代至当代一直与“极品”和“高档”相结。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时你说不清何时“改革”出什么树,何地“开放”出什么果来。与羊毛八万里不搭界的桐乡市濮院镇辟一块地立一杆旗,就魔术般引来企业二百多家,一来二去的,不经义间就建成世界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绸还濮绸着,寻遍家家户户见不到一只羊的濮院镇把全国相当数量的羊毛、羊毛衫都集来(本地也有众多生产厂家),之后再散向中国散向世界。挣了大钱!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解谜似的告诉一头雾水的惊讶者:“这是文化的结果。这是千百年来的纺织文化、织造文化延续的必然。”
这几句话比起每天都听到的各地方政府官员的一万次的“重要讲话”要重要得多,因为这是真理。其实还有“真理”呢,仅举两条。
一为“快半拍与慢半拍”。所谓“决策”经常只是半拍的事情。失误者(不包括不思进取者),常以半拍落伍。濮院人在社会的发展中总是快半拍,半拍半拍地加起来就成了经济成果。一为“打一个品种打一个世界”。这不仅对濮院而言,浙江便是概念:一个镇打一个品种,一个县甚至一个市共出一张牌。西服县、皮鞋市、扣子镇、家具县、茶叶乡……像揳钉子似的揳遍了世界。浙江人有北方人的吃苦精神和南方人的聪慧天赋,再有经济纽带这么一捆,都成了大事。
桐乡濮院,当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皮革,皮革?皮革!海宁,中国皮革城,但缺一个皮革概念
一个县级市便有了中国特色魅力城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多个亮点。年交易额近70亿的中国皮革城是多颗星星中的一颗,全世界搞皮革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生长于海宁的这个词组,除非是皮革业中“皮盲”。
无可挑剔的营业大厦和千万种令人目眩的商品,它将中国皮革的概念写进你的眼里,之后形成定义。“这里有的,中国就有,这里没有的,中国不会再有。”同一位老板闲谈中他这样说道。海宁人的自豪感因资本而形成,国人有许多自豪感是虚的,这里却在用实力说话。
保暖,仍是皮革的基本概念。因这概念,使皮革的功能多少年没有太大变化。样式的潮流化时尚化并没有多少引领的含义,因此潮流和时尚几乎等同于“过去进行时”,设计的革命化起码不那么耀眼。其二,假设“改变”保暖功能,将会怎样?皮的质地是保暖的概念无可厚非,但如果以“保暖”为圆心,画圆,可以画出的无数个圆中都是“保暖”的概念吗?保暖,不等同于一件商品最高价值的体现。
布,可以夏使,可以冬穿;丝,可以春佩,可以秋用。
有位记者不同意以上议论。他坦言:“保暖是皮革的属性”。我亦坦言:“再加一个属性。”之后,我又外行狂言:“谁占有了第二个属性,谁就改变和占领未来的市场。”
西塘印象
水乡,属于中国的一个词。西塘,水乡的注文。
或笔直或弯曲的石板路,日子铺就出来的,又铺就了日子。在这样一种被古老建筑和现代碧水蜿蜒出的路上走着,你的呼吸也变得水乡的味道。石桥、木船、橹、庭院、长廊……轻轻地,放下一只脚,之后又轻轻地抬起另一只脚,千年的故事仍在讲述着,没有人忍心用嘈杂的声音去碰一下比梦还梦的故事的链条,只有水声和从绿树中闪出的鸟鸣仿佛在牵动千年文字的流动。
游人沉醉于观赏,没进庭院,现出古弄。我独自选择了一家茶馆,登上二楼,临水而坐,满目明清。
九条河道将西塘镇分隔成八个板块,数不清的石桥又将其串在一起,自古便称为“九龙捧珠”、“八面来风”。鸟瞰古镇,绿波荡漾,屋舍临水显影。粉墙高耸,瓦屋迭韵。暮帘之下夕阳斜洒,渔舟唱晚,浣女舒姿。灯破夜幕,点点入水,融波衬月。袅袅炊烟,丝丝竹音,相缠相绕,眠入树梢……
西塘,躲过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仍安然于这世上,安然于我的目光之中,安然于子孙诗歌的字里行间。
“北京来的?”老板娘提壶倒水。“是的。”“北京好呀,以后要去一去的。”
不知怎的,我的脑海中映出了印度新德里的名字——
德里,原是印度首都,后因人满为患,被迫弃都新建首都,名为“新德里”。北京会吗?一身的冷汗!
西塘还是那么美,但茶不再香了。
王国维故居走访
谁是国学大师?谁配称国学大师?
海宁盐官镇西南隅周家兜。王国维故居坐北朝南,窗对浙江潮。下车,弃柏油路入乡间小道,不多时,便迎面而来王国维雕像。赵福莲先生有文记载:“王国维四岁丧母,其父王乃誉是一商人,对子女教育严格,养成王国维孤僻性格。”之后去日本留学;之后回国任教:授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之后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之后至清华任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之后,巨著精文泉涌而出;之后,从他手下长出一大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专家学者;之后,遗书留世,投昆明湖自尽……
都知道郭沫若对甲骨学的贡献,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国维是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郭沫若曰:“王国维遗留下的知识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燃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海内外评论如一,即:王国维是中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公认他为“新史学的开山祖。”
如此百字,录王国维实属不敬。王国维,本身就是国学的代名词。
王国维走后的今天,八十年。中国的大街小巷冒出了无数个“国学大师”,先生如在天有灵,许是先喜后惊,之后愤怒,之后又奔向昆明湖了。八十年前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不知是否加些新的文字,但估计那新加文字有“无奈”的味道了。
谁掌握着“国学大师”高帽的发放权?除了无数的发放,亦有人自制而佩戴招摇过市。可悲的是有了可悲的官场,可悲的民风,现又添上了可悲的“国学大师”。一旦文化可悲那真是可悲了。
友好城市
嘉兴市与国外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友好往来关系城市概况
序号 城市名称 所属国家 签约时间
1 富士市 日本(亚洲)静岗县 1989年1月13日
2 江陵市 韩国(亚洲)江原道 1999年6月11日
3 班布里市 澳大利亚(大洋洲)西澳洲 2000年10月13日
4 布鲁明顿 美国(北美洲)南印地安那州 1994年5月20日
5 春江町 日本(亚洲)福井县 1997年8月9日
6 氏家町 日本(亚洲)枥木县 1985年
7 圣地费尔市 挪威(欧洲)圣地费尔市 2001年5月11日
8 坦帕市 美国(北美洲)佛罗里达州 2001年6月6日
9 尼特罗依市 巴西(南美洲) 2002年5月24日
10 斯特林市 丹麦(欧洲) 2004年09月23日
11 蓬萨克市 意大利(欧洲) 2001年9月1日
12 博茨瓦纳 博茨瓦纳洛巴策市(非洲) 2002年5月9日
13 达蒙维市 加拿大 2004年3月19日
14 昆西市 美国 2004年11月24日
现代工业
嘉兴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4.0%。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5964家,比上年增加96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38.59亿元,增长25.7%;实现利税274.3亿元、利润163.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32.6%,呈现出利税增长快于产值增长、利润增长快于利税增长的良好态势。
2007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5.5%和38.8%,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分别提高1.6和0.5个百分点。
2007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9个、中国名牌10个、国家免检产品23个。
2007年105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全面推进,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495亿元,增长17.3%。
科学技术
嘉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保持浙江省前列,市及所属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行列,所属县(市、区)全部进入省科技强县(市、区),实现双“满堂红”。
(一)科技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开始启动。以海宁皮革研究院为主体的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获浙江省批准立项建设,实现了省级科技重大平台零的突破;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软件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专利服务平台已获浙江省批准立项,嘉兴现代毛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也已通过省级初步论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省级专家认证,并向国家科技部申报验收挂牌,全市新认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认定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单位4家。全市科技孵化器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今年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综合性孵化器1家,省级专业孵化器2家。
(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园区入驻企业421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8.90亿元,同比增长30.08%;利税16.58亿元,同比增长106.46%;引进外资项目42个,合同利用外资2.29亿美元。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特色基本形成,新增了海宁复合包装材料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7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6家和25家。注重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分别有11家和20家单位被新认定省、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高科技创新显示度,2007年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有23项。全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9家,比上年增加59家。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长三角南翼,是嘉兴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
目前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范围:东起平湖金丝娘桥,西至海盐西塘桥镇与武原镇交界处,北至杭浦高速公路,区域面积227平方公里。辖区内拥有国家级嘉兴出口加工区、国家级九龙山森林公园、省级乍浦经济开发区、省级海盐经济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省级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和市级独山港区。
2007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52%。
在港口上,2007年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18万吨,集装箱3.7万标箱。码头建设加快推进,2007年完成投资8亿元,开工建设码头泊位3个,建成码头泊位3个。目前全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6个、千吨级泊位8个)。围堤工程进展顺利,独山港区围堤一期工程已建成,二期围堤主体工程也已完成;海盐港区东段围堤一期工程合龙。分别组建了嘉兴市港务管理局独山港务分局、海盐港务分局,三大港区联动发展取得新进展,内河港池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港口特色产业和仓储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新业绩。
在招商选资上,2007年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同比增长70%,实际到位外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引进市外内资16亿元,同比增长95%。重点推进“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帝人一期扩产工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中顺纸业等项目顺利投产,杭州湾钢贸城等三产项目加快推进。
在平台建设上,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2007年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61%。独山港区滨海二路、滨海四路北延伸段、滨海大道大桥新区段等道路加快建设,道路框架进一步形成。水、电、气、热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跟进,220KV新华变电所、110KV金沙变电所投入试运行。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教育、商贸等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嘉兴名人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弘一法师李叔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著名作家余华、作家孔另镜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此外还有文学名人:严忌、严助、朱买臣、丘为、刘禹锡、殷尧藩、陆贽、褚无量、文偃、娄机、梵琦、朱淑真、张伯淳、陆正、贝琼、程本立、李日华、王翃、俞汝言、魏大中、钱士升、钱棅、屠勋、冯汝弼、过庭训、吴鹏、李天植、胡震亨、朱妙端、祝萃、陈与郊、朱彝尊、吕留良、张廷济、胡小石、张宗祥、徐震堮、胡士莹、项定荣……
艺术名人:顾况、姚绶、倪瓒、陆晃、许远、徐再思、张成、张德刚、赵孟坚、杨茂、
盛懋、徐石麒、张涟、魏学洢、黄媛介、朱琰、沙可夫、米谷……
科技名人:贾祖璋、李善兰、朱琰、李善兰、沈骊英、陈世骧、陈毓川、程开甲、程庆国、程浴淇、褚应璜、丁舜年、高尚荫、顾功叙、黄昆、姜文汉、倪嘉缵、钱崇澍、钱绍钧、钱正英、钦俊德、沈国舫、沈天慧、沈闻孙、苏元复、谭其骧、陶诗言、屠善澄、屠守锷、汪胡桢、吴澄、徐匡迪、张效祥、张直中、张钟俊、周廷冲、周廷儒、周志、朱夏、邹竞……
政治名人:卫泾、赵汝愚、钱士晋、金仲华、黄源、沈钧儒、沈泽民、徐永祚、严独鹤、陆费逵、陆宗舆……
教育名人:沈鼎三、查良钊、侯家声、虞尔昌、曹云祥、张印通……
军事名人:钱旃、陆炳、陆逊、郑晓、祝以豳、蒋百里……
英烈名人:张佐臣、刘炳福、陈敬个、姚莲娟……
在古代还有状元朱国祚、钱土升、沈廷文、金德瑛、蔡以台、汪如洋、朱昌颐;榜眼:吕原、李自华、施凤来、陈之遴、吴涵、陈元龙、查嗣韩、吕葆中、沈昌宇、沈初、陈万青、钱福昌、金鹤清 于畅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