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紧靠禹陵。相传最早是禹的儿子启所建。现存的禹身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公元五四五年),以后又几经倾圮和修葺,禹庙的主体结构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大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在洪水滔滔、大地茫茫的远古年代,他沐雨栉风,含辛茹苦,率领民众与水患作斗争。通山川,疏江河,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平洪水。据《越绝书》记载,大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今绍兴),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会计(即会议讨论的意思),会议的地点茅山因此改称“会稽山”(“稽”与“计是通假字)。《越绝书》又说,他做了皇帝以后“巡狩大越”,在此病故,葬于会稽山下。汉代的司马迁曾经“上会稽,探禹穴”。禹陵即传为大禹的葬地,陵旁有禹庙。大禹为民治水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作为民族传统的象征,他的名字至今还闪耀着光辉。禹陵和禹庙历代以来就成为祭禹的地方,今天仍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前往瞻仰和凭吊。 地理位置:禹庙紧靠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