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皖光苑

        皖光苑位于天柱山南麓,总面积2万平方米,于1994年建成,为潜山县文物管理所、博物馆所在地。据县志载:《史记》称天柱山为“潜之天柱山”,“春秋时,周王朝于此置皖国,封皖伯大夫治皖。大夫施仁政于民,民念其德,皆呼天柱山为皖山,所出之水为皖水,后更称为皖公山。安徽省以‘皖’为简称,意亦由此而来。”根据这一古皖文化特色,此地便被命名为“皖光苑”。   

   皖光苑里集聚着古皖文化的光芒。在这里,可以看到五千年前先民们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的独树一帜的“薛家岗文化”,可以看到传唱二千年的长篇爱情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翁合葬的“孔雀坟”,可以看见三国时期绝代佳人大乔、小乔对井梳妆的“胭脂井”,可以看到距今1700年的“安徽第一塔”,还可以拜访180年前率领徽班进京的“京剧鼻祖”程长庚和近代“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

  千古绝唱 荡气回肠
  走进皖光苑,迎面可见大型雕塑《孔雀东南飞》,表现的是汉庐江郡(今潜山县)小吏焦仲卿与其同乡刘兰芝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由当地人传唱而形成的诗歌《孔雀东南飞》,成为我国汉代乐府诗中最长的一首五言诗,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描写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庐江郡太守。在府衙任事的焦仲卿,闻听此事后,急忙请假回家,与兰芝悄悄私会,互诉衷肠。离别时,二人盟誓:“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最终,在太守前来迎亲时,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也于当日在自家屋后的树上吊死。诗歌凄婉动人,撼人心魄。

  千年古塔 见证今昔
  看过雕塑,祭罢“孔雀坟”,便可登临太平塔。此塔古朴凝重,是安徽省现存年代最古老的塔,始建于晋咸和年间(公元326年―334年),距今约1700年,当时“塔前有真武殿;塔后有玉皇阁,有石华表。塔旁为寺”。1981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看到的塔,重建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四月。塔身为楼阁式砖塔,高43米,7层8方。每层有4门,虚实相对。塔体内外有龛,大小不一,镂有佛像千尊,仪表各异,神情雅逸。方甓构椽,扁瓦为瓴,飞檐翘角,气势轩昂。塔内中空,有楼11层,横木压板,结构别致。塔壁内砌有台阶,可上下穿楼绕廊。登塔远眺,天柱山群峰峥嵘,风光无限;俯视县城,楼宇林立,井然有序。元安庆郡守余阙登塔赋诗曰:“萧寺行春望下方,城中云物变凄凉。野人篱落通潜口,贾客帆樯出汉阳。多难渐平堪对酒,一樽未尽更焚香。凭将使者阳春曲,消尽征人鬓上霜。”

  大师风采 令人感佩
  由塔下来,可去心远亭小憩。心远亭以现代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的原名命名。张恨水(公元1895年―1967年),原名张心远,心远亭的对面是张恨水陈列馆(仿故居),主体建筑257平方米。张恨水祖籍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00多部通俗小说,其中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为代表。在小说之外,他还写有大量文艺性和新闻性散文,再加上3000首左右的诗词和一些剧本,全部作品在3000万言以上,人称“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新闻战线上‘徽骆驼’”。馆内陈列有先生的遗物、照片、手稿、书信200余件。从张恨水陈列馆侧门出来,可品味题字碑林。碑林规模不大,掩映在棵棵粗壮的松树之下,可欣赏那不同形状的石碑上或隶或草或行书的潇洒书法。碑林中有一长椭圆形石碑,上面书有“凤求凰”3个大字,落款是张恨水。

  穿过碑林过苑中小道向北,出现在面前的是程长庚陈列馆和古生物化石厅。清代杰出京剧表演艺术家程长庚(公元1811年―1880年),是潜山河镇程家井人。他的演唱熔徽调、汉调、昆腔等优长于一炉,以徽音为主,调高声宏,字正腔圆,气势磅礴,时称徽派。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洞察力沉稳凝重,从而奠定了京剧艺术的基础,是京剧创始人之一。程长庚陈列馆于1995年开馆,由“潜阳骄子”、“京都名伶”、“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剧神研究”五个部分组成。在这里可以看到程长庚家谱、剧照、画像等珍贵文物,一瞻国剧开山大师的风采。

 人杰地灵 收藏丰富
 皖光苑的古生物化石厅陈列有被视为珍宝的“东方晓鼠化石”和“潜山安徽龟化石”,这些化石在距今约6000万年以前可都是可爱的小动物呢。其中“东方晓鼠”,意为发现这种化石,对啮齿类起源问题有东方欲晓的启示。

   从此厅走出,穿过一个大院,便是皖光苑文物库房综合楼。东厅为“历史文物陈列”,陈列的是潜山考古发掘成果,如独树一帜的“薛家岗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的王河镇薛家岗村。遗址为一块高出四周农田3至5米的椭圆形台地,3个隆起的土埂将遗址分为东、中、西3区。从1979年至2000年,先后6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多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遗物2000多件,其中最具薛家岗文化特点的多孔石刀,为国内所罕见。这一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与黄河流域诸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大厅里还陈列有该县出土的战国青铜戈、唐代青铜镜等珍贵文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