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酒店预订 | 旅 行 社 | 导游之家 | 主题旅游 | 出游征伴 | 海外旅行 | 出行参考 | 旅游黄页
旅游新闻 | 机票预订 | 旅游线路 | 民俗文化 | 旅游游记 | 美食天下 | 华夏景点 | 航空常识 | 美景寻踪
安徽 澳门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湖南 海南 吉林 江苏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香港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景点>>福建>>福州简介
 

 
福州简介

 

 
 
 

  福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境(包括八县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闽江,在水口镇流入福州境内,自西向东流经闽清、闽侯、市区、长乐,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东海。闽江流经福州境内长达150公里,流域达6.09万平方公里。其余支流有大目溪、梅溪、新店溪、营前溪等。除了闽江是福州境内最大的主河流外,还有龙江、鳌江和大漳溪分别是福清市、连江县和永泰县的主要水系。福州市区水道密布,有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安泰河等30多条。市区内的港汊都与闽江沟通,水质良好,七十年代以来水质污染严重,现市政府正着手整治中。
  福州是我国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市辖平潭县澳前镇与台湾岛新竹仅72海里。福州东部沿海滩多水浅,岛屿密布,全境海岸线长达1137公里,其中分布着许多天然深水良港。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
  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

  福州分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种植被地带。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植被类型复杂,植物种锣繁多。由于近代遭受人为砍伐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目前主要植被以次生植物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竹林、柳林、榕树、相思树-、樟木、木麻黄、灌木丛等,沿海地区有红树林、沙生草木等。人工植被以各种农作物为主。闽清雄江乡黄褚林是现今唯一保存良好的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已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以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耕地以水稻土为主。

   [概述]福州素有“福海宝地”之誉,地处亚热带;枕山、襟江、面海,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据统计,全市山地面积66.67万公顷;耕地面积14.55万公顷,有10多万公顷的山地资源可资开发利用。全市现有林地面积63.4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1719.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5%左右。
   福州市辖五区八县(市),地域广阔,大农业资源遍布城乡,各有不同的物产优势。主要粮食类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杂粮;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等。由于气候条件,年耕作制以“三熟”为主,即“稻-稻-麦”。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甘蔗、西瓜、茶叶、蚕桑、食用菌、花卉等。其中,水果、食用菌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蚕桑产量居全省首位。主要水果有雪柑、福柑、枇杷、荔枝、龙眼、橄榄、青果、青梅、蜜桔等。福州茉莉花茶色纯味香,名冠全国,享誉海外。
   福州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品种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富岭土等。
   出产于福州北郊寿山村的寿山石,属工艺叶腊石,品质十分珍贵。寿山石雕,质地细腻、色彩斑烂,价格昂贵,是中外收藏家匮中之宝。工业叶腊石分布面广,主要用途是陶瓷、耐火、造纸、水泥、印纺、油漆等。全市叶腊石总储量达4000万吨以上,占全省96%以上,居全国首位。石英砂、花岗石,主要分布在沿江、滨海县区,主要用于玻璃工业和建筑业。高岭土主要产区在闽清县、永泰县,是日用瓷、电瓷、白水泥等主原料,闽清县被誉为“瓷都”。石英砂总储量达数亿万吨以上;花岗石总储量达10多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仅闽清县以珠中、海棋头,以及永泰县的横山歧三处探明总储量就达500多万吨以上。
     福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分布有广泛地热资源的城市之一。属水热型地热资源,平均取水温度在72℃,井口水温有的高达97℃,水质属重碳酸纳或重碳酸~流酸钠型,无色透明,有硫磺味、中到偏碱性。福州市区可开采利用的地热范围达平方公里,现已探明包括八县(市)的温泉点达32处,40个泉眼。市辖八县市中,除平潭县外,均有地热资源。其中,尤以永泰、闽侯、闽清为多。福州市区已初步探明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现市区正在使用的地下热水井79口,1996年总开采量达297.47万吨。该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广泛用于沐寓医疗、水产养殖、制革、农作物裁培等。
   福州海域辽阔,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其中,浅海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滩涂面积达641.96平方公里。近海有全国闻名的闽东、闽中渔场,盛产大黄鱼、带鱼、马鲛鱼、鲳鱼、海鳗、真鲷、石策鱼等上万个品种;沿海滩涂是渔业养殖基地,主-要种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贝类。福州沿海有不少珍稀水产品,已列入重点开发的项目,并已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如对虾、梭子蟹、鲍鱼、海蚌、扇贝等。长乐漳港海域已被国家列为海蚌产地保护区。
   福州的风力和潮汐资源主要来自沿海县市,如平潭县已被定为全国风力发电试点区,目前已安装国产和进口风力发电机组,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试验站。平潭县、连江县还是国家重点潮汐能开发试验区。连江大坂富区最大潮差达7.6米,装机容量可达4.6万千瓦以上。平潭县在幸福洋建成潮汐电站,装机容量已达1280千瓦,该县发展潮汐发电站,预计装机容量可达30万千瓦左右。福州也是滨海旅游城市、海陆交通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马尾港已有上百年历史,位于马尾港的罗星塔,是世界航海标志地图上我国唯一的中国塔标志。罗源湾是全省六大深水良港之一。目前,全市外商投资热点的深水良港有长乐的松下港、筹东港、梅花港;福清的海口港、下垄港;连江的定海港,以及琅歧岛和江阴岛等。这些都具深水良港条件,目前正在逐步开发中。
   福州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著名的历史古迹有上操处,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全国闻名的名胜有:鼓山、西湖、动物园、华林寺、白塔乌塔、林则徐祠堂,闽王王审知墓、昭公祠、罗星塔、青芝寺、石竹山、方广岩、林祥谦陵园等。平潭岛经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考察,于1994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地,其中三十六脚湖、石牌洋、仙人井、龙王头海滨浴场等已成为热门旅游风景点。近年来,大量外资注入旅游业,新兴旅游景点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准。如左海公园、森林公园鸟语林、登云水库高尔夫球尝十八重溪等
  1997年,福州市气候总特征:一是气温偏高,雨量充沛,光照略少,年平均气温19.4~20.1℃,较常年偏高0.4~0.7℃;年总降雨量1313毫米(平潭)~1942毫米(永泰),除长乐、平潭两市(县)属正常外,其它县、市偏多20%~35%;年总照时数1364小时(福州)~1651小时(福清),属正常至略少水平;二是雨季时间长,结束迟。自5月6日雨季开始至7月14日雨季结束,长达70天,其结束时间之晚为历年所没有;三是出现“凉夏”,7~9月气温正常至偏低,其中9月全市气温偏低达-0.9℃~-1.7℃;高温日数少,极端温度不高,其中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的闽清、永泰两县仅14~15天,较常年分别偏少31天和26天,福州市区偏少9天、14天。极端最高气温以福州7月28日36.7℃为全市全年最高;四是台风影响迟而少。年内受3次台风影响,均集中在8月份,分别是10号、11号和24号。五是秋季“寒露风”来得早。“23型”秋寒出现在9月19日~21日,较常年提早7-11天;“20型”秋寒,闽清、永泰、闽侯、罗源等县出现在9月27日,较常年提早19~22天;六是秋末冬初出现强对流天气实属罕见。11月25~26日福州新店、福清音西、江阴等地出现冰雹、大风或龙卷风,12月7日福州出现暴雨,在历史上较为罕见。
   1997年,福州区雨情特点:全区8个县(市)代表站平均年降水量为1684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15.9%,降水的主要特点:一是梅雨季节长,从3月底开始至7月中旬结束,历时105天,较正常年景约长一个月;二是降水的时间分配上不很集中,主讯期降水正常,第三、四季度较常年偏多约30%以上,7、8月气温较常年偏低2-3度,炎热的夏季没有高温和旱象;三是登陆台风偏少:在本区登陆台风一个(98.14#),由于未深入内陆即转回,未造成重大灾害。
   1997年,福州水情特点:一是河道站年最高水位普遍不高,大部分在历年均值以下,但洪次较多,以闽江竹岐站为例,水位变幅2米以上的中小洪水就有20次之多;二是由于14号台风登陆时,正逢8月天文大潮位,沿海梅花、头潮位站出现了实测第四大高潮位。
  海岸线、港湾  福州市辖的长乐、连江、罗源、平潭4县和福清市、郊区的琅岐乡滨海,岸线总长达1137.77公里,占全省三分之一。
  由于陆地下沉和海水冲刷,沿岸各河流入口处多呈三角湾或三角港,形成许多天然港湾,从岸线北端的罗源县向南至平潭岛海区共有鉴江港、罗源港、凤城港、浦口港、马祖港、营前港、筹东港、潭头港、洋屿港、福州港、海口港、下垄港、桥尾港、苏澳港、竹屿口港、娘宫港、观音澳港等18个较大的港湾,还有8个海峡、9个海湾以及298个小港湾。
  罗源湾是福建省6个深水港湾之一,宽阔水深,避风条件好,北岸的下岭滩和南岸的三屿可建多个5~10万吨级深水泊位,开发前景广阔。
  具有近千个岛礁的平潭县,海岸蜿蜒曲折,形成283个港湾澳口,有的是天然良港,有的需筑堤防浪,苏澳港地扼海坛海峡北口,是天然避风良港,自古南麓北往船只多在此停泊,有“船泊都会”之称,建有客贸运码头,年进出旅客达12万人次。观音澳水深4~10米,港域广宽,是平潭距台湾最近的港口,1937年前就是对台贸易主要港口之一,船商云集,有“小台湾”之称。渔汛期间,浙、粤、港、台等地渔船在此集结最多时有千余艘,建有2000吨/次水产冷冻厂一座,千吨油轮装卸的油码头和500吨级水产充冰码头,流水港人工修筑长420米、宽12米,面宽6米的防浪堤可容纳500艘左右船只停泊。
  岛屿、礁  福州沿海地区岛、礁星罗棋布,福州地区沿海岛、礁共有群岛14个(平潭5个,长乐2个,连江7个),岛屿388个(平潭126个、长乐35个、福清141个、连江82个、郊区4个)。群礁38个(平潭12个、长乐5个、福清12个、连江9个),礁1694个(平潭702个、长乐47个、福清741个、连江158个、罗源41个、郊区5个),岛屿中有人居住的仅44个。最大的海坛岛面积278.6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的第五大岛。此外:连江粗芦岛、郊区琅岐岛、平潭大练岛、福清江阴岛等面积均在10~70万平方公里,由于80年代后沿海滩涂进行大面积围垦,改变了部分岛屿自然地理状况,如:福清江阴岛(65.42平方公里)、大-扁(4.8平方公里)、文关(1.73平方公里)可门(1.38平方公里)、古屿(1.466平方公)、柯屿(1.02平方公里)等6个较大岛屿或筑堤与大陆连接,或被围在垦区内,江阴岛变成半岛,其余亦不成为岛屿。福州地区岛屿不仅濒临全国著名的闽中、闽东渔场,而且浅海、滩涂面积都很广阔,水质良好,营养物质丰富,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城乡建设都有很大潜力
  福州市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现是我国首批对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福建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州的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据史籍记载,当时以无诸佐汉灭秦有功,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冶”,冶城,即今福州。现市区屏山、旧名-越王山、冶山位于其东麓,是闽越王定都处,尚有古迹可觅。福州市1998年五月举办了隆重的建城2200年庆典系列活动。

  “沿江、临海、依山”是福州地域经济和文化的一大特色。据考古(距今5000多年的闽侯县昙石山史前古人类遗址)研究:由于地理优越,史前的福州就有闽越族土族居民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就逐渐形成人口聚集之城;秦代属“七闽地”。秦统一中国后,推行封建郡县制,福州属“闽中郡”,建制东冶。汉灭秦后,福州正式成为汉朝在福建推行的第一个县份-即冶城。此时,北方汉族开始大量入闽,与当地闽越族融合同化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耕作和冶炼等技术,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汉末,福州设侯官县。两晋以来,由于中原内乱,大量北方人口南移入闽,史称“衣冠南渡”。此时,福州人口大增,商贸云集,已逐渐发展成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都市。其时,造船业、海远业居全国领先地位。据<<三国志.吴记>>记载:当时,福州设“典船校尉”;两晋时设“典船都尉”,已与夷州(今台湾),菲律宾等地有海运往来。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国。此时又有“十八姓从王”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使得福州荟集了中原众多文人贤仕。王审知治闽有方,前后历时29年(公元897年至925年)。这一时期,福州“时和年丰,实给人足”,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的好时期。历史上,福州城垣数经扩建,晋代建有“子城”;唐代建“罗城”;闽王又有两度拓宽城池;北宋又扩建了“外城”。自秦至清,福州先后设:闽中、冶城、侯官、建安、晋安、东喀、闽州、长乐、闽县、福安、福州等县府治。其中,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设福州都督府,这是以“福州”定名的最早时代。宋朝于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置福建路,下设六州二军,福州作为八闽首府的地位日益重要和巩固。南宋以后,全国政治中心南移,其时,福州已与大名(北京)、江宁(南京)、苏州、临安(杭州)并列为全盛之邦。福州曾两度作为中央流亡政府的临时首都:一是公元1276年,南宋益王在福州登极、世称宋瑞宗,把福州更名为“福安府”;二是公元1575年,明末,唐王隆武政权在福州定都、改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元统一全国后,仍称为福州府,一直沿用至今。
  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兴时期始于王审知治闽。闽王重仕兴教,“延揽中原文学之士”;采劝保境息民”,开辟甘棠港,发展海运贸易。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发展,为以后各个时期英才辈出打下良好基矗唐、宋、明、清以来,福州籍进士达36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城市的前列。位于鼓楼区南后街的“三坊七巷”,以及城内的“三山两塔”是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和见证。唐末五代以来,因福州城内拥有“三山”即闽山(乌山)、九仙山(于山)、越王山(屏山),故福州又有“三山”的别称;宋治平(公元1064年)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致使全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福州又有“榕城”的美称。  明初,福州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途经福州并把长乐太平港作为船队基地,不仅促进了福州地区工商业、造船业、海运业的繁荣和发展,也奠定了福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重要地位。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我国近代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早期著名的海军英才,如,严复、沈葆桢、萨-镇冰等。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帝国主义看重福州的优越地理位置,中英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是福州古城又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其中,最著名的有中法马江海战。在辛亥革命期间,福州作为辛亥革命的前沿阵地,为配合广州起义于1911年9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推翻清庭地方政权的起义,成功地光复了福州,成立临时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设在福州,领导全省人民开展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并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解放福州。
  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福州是福建省主要侨乡。据统计,族居海外的福州籍侨胞有250万人。福州是我国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闽台、榕台两地同胞同根同祖,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福州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1996年福州被国务院定为两岸直航的首批试点口岸之一(另一个是厦门港),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福州是福建省会,我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6年1月1日正式设市。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行政区划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五十年代,市区划分为鼓楼区、大根区、小桥区、台江区、仓山区、水上区、盖山区、鼓山区、洪山区、市府郊区行政办事处;六十年代,以1968年为准,福州市设:红卫区、赤卫区、朝阳区、郊区,下辖闽侯县,其中,红卫区、赤卫区、朝阳区、郊区,下辖闽侯县,其中,红卫区、赤卫区、朝阳区系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更名之,1978年后又恢复原名称;七十年代,以1978年为准,福州市辖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郊区、环城区、闽侯县;八十年代,以1983年准,当时,区划进行市带县重要调整,市辖五区八县,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郊区、马尾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永泰县、长乐县、福清县、平潭县、闽清县。1985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原马尾区内建立国家级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与马尾区合署办公;进入九十年代,1990年12月福清首期撤县建市,接着1994年2月长乐撤县建市。现市辖二市六县五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其中,晋安区系1996年区划调整中,撤郊区后新建的区级行政单位。辖茶园、王庄、象园3个街道及新店、岳峰、鼓山、鼓岭、宦溪、岭头、寿山、日溪等8个乡镇。现全市基层政府行政单位有33个街道、100个镇、56个乡。全市土地总面积由解放初的206平方公里,漏大到11968平方公里。

  福州概况
  区  号:0591
  邮  编:350000
  别  称:榕城、三山、温泉城
  位  置:福建东部闽江下游,背山依江面海。
  民  族:生活着汉、畲、满、苗、回等20多个民族。

 
 藏经殿
 达摩十八景
 登山古径
 鼓山
 鼓山摩崖石刻
 绝顶峰
 开元寺
 涌泉寺
 钟楼、鼓楼
 宫巷
 林则徐纪念馆
 乌山
 白塔寺
 状元峰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西禅寺
 郑和史迹陈列馆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
 福州熊猫世界
 林纾墓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孔庙
 喝水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