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何岭古道

  何岭古道,相传二千多年以前,何氏九仙曾经此往九鲤湖炼丹,因而得名。
何 岭关,耸立在榜头镇北部山麓,东南距大坑里山1公里,海拔600多米,地形险要,气势雄伟,是仙游县东部的主要关隘,向为兵家用所必争。何岭古道即从岭麓盘山蜿蜒而上,长五公里,铺砌石阶,便于行人登跋,现存4045级。过去,这是仙游永泰间的交通要道,兴泰山区的土特产,也多经由此道外销。

  宋初,林居裔在游洋山区举义旗,宋廷派杨克让带兵前往讨伐。林据险固守何岭,杨不能克,后分兵绕道莆田莒溪,才被平定。1925年北伐军入闽,北洋军阀周荫轩团闻风取道何岭夜遁。1934年1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蒋介石嫡派卫立煌部八十三师先头部队494团,也从永泰取道何岭南下,追剿十九路军。1949年,中共闽中游击队集结兴泰,扼守何岭关。同年8月,也从何岭进军,会师榜头,解放仙游城。

 宋代以前,何岭大道原从“仙脚迹”处转向“攀九鲤”,经“白蛇过路”,再沿旧岭上关。后因原道地处偏僻,易遭匪盗劫掠,才改辟成这条岭路。之后,折桂里人陈符复首先捐资辅筑岭路石级,以便行人登跋。明万历年间,兴泰里下厅(在今钟山乡)张二田营造岭路护路林。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六年(1884--1900),大磨(今榜头下明)郑君畴,用十年时间,募资重修岭路。光绪十九年(1893年)六月,仙游知县王某把严禁砍伐路林的告示刻在路旁的大石上,其字迹至今尚存。还有一姓鲍的居士,建庵于岭路旁,供往来行人歇脚。过去曾有“何岭十八亭”之说,现只剩下六亭。其中以“半岭亭”建筑最为壮观,该处古树成荫,岩泉清甜,俯瞰东乡平原,屋宇栉比,阡陌纵横,一派风光,尽收眼底,是个憩息的好地方。

 何岭古道旁摩崖石刻甚多,在岭上“白蛇过路”旁,太师亭下的大石上,刻有“何岭”二字,是南宋孝宗时书法名家陈谠所书,笔迹雄浑峻逸。大石上还刻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何晋的五言诗:“仙兴何岭间,岭我姓何同;金()名传久,丹书妙莫();乾坤余胜概,古今仰高风;禄石题双姓,()然共始终。”关隘横楣上的“何岭关”三字,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仙游知事张铨庆所书,民国初年,仙游民军旅长吴威率军过何岭,作诗“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雄关”,也刻在岭顶路旁的石壁上。旧岭路边的一块石上,还有宋代后坂陈说之题刻的篆书“甘泉”。

  题咏何岭的诗词,自古及今,连篇累帙。如宋代大学士蔡襄(枫亭人)的“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的诗作,给何岭古道增添无限情趣。

 自1958年何岭公路通车以后,何岭古道虽已日渐衰废,但其十里雄姿,千年古迹,仍不失为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