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诏安九侯山

  九侯山,为福建省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它位于诏安县城东北方向约11.5公里处。据《漳州图经》记载:“禹贡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山,故名”。山方圆十余里,层峦叠翠,奇石崔嵬,风光旖旎。自唐代以来,这里就已成为历代文人名士游览休憩,避世讲学的好去处。
  《诏安县志·地理》记载:“九侯,固邑之第一名胜也”。后人好事者列九侯二十四景日:“九侯拱北,三极撑天。琼冈紫雾,炉石清烟。天然桥上,风动石边。日巅见海,云室观泉。黄禾滚浪,青犊眠田。云缠樵路,日照僧砖。玉泉垂虹,太极洞渊。观音洞口,石佛飞仙。石门天设,钟磬禅轩。桃源深处,罗汉旧扁。宋儒书室,仙子棋盘。浣心泉石,洗耳澄川。”
诏安民间历代相传又有九侯山十八景之说。分别是:天开门、棋盘石、五儒书室、松涧、罗汉洞、鲤鱼石、天然桥、月案、望海台、云根、三宝石、花瓶石、福胜岩石室、茶园、风动石、牛眠石、瀑布泉、香炉石等。

  九侯山,不但有其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其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这里,比较完好地保存着始建于唐代的“九侯禅寺”、“福胜岩石室”等古建筑和宋代以来,历代名人墨客的摩崖题刻二十多处。
 
  游人沿山势拾级登山,仰望山门,大石崖上镌刻的“九侯名山”四个擘窠大字呈现在眼前,它是元代名僧无碍所书,字形饱满刚劲。步入山门,有两座石壁如削摩空耸立,另一巨石仿佛从天而坠,紧夹于两石壁之间,自成山门,其态势奇特,堪叹鬼斧神工。中间巨石横书“天开”匾额,款署:云南参政罗汝芳题,万历已卯县尹邓于蕃刻。(罗汝芳,江西南城人,嘉靖间进士,为明代书法家;邓于蕃,南海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任诏安知县,万历已卯即万历七年)。

  天开门外右上侧崖壁横镌“爱此奇岩”和“独秀群峰”摩崖石刻。前石刻款署:楚雄守前诏安令孔继 书;后石刻款署:民国十三年元旦江连钦题(民国三十三年即公元1944年,江连钦时任诏安县县长)。天开门内,松风浩荡,三伏天游人至此,凉风沁怀,实为避暑名区。

  进了天开门,右侧有一巨岩拔地凌空,上镌“万山第一”直书擘窠大字,旁署:此字得自温陵,传是宋王梅溪真笔,字之秀劲如其人,而作此品评亦惟斯岩足以当之,爱勒以镇山门云。时光绪柔兆阉茂之岁如月,晴溪林天翔跋。[温陵、即泉州。王梅溪即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浙江乐清人,乾道四年(1168年)任泉州知事。柔兆阉茂即丙戌(1886年)。林天翔,诏安县城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

  天开门高崖上有一平面巨石,上可坐数十人,相传古时有两位仙人云游此山,曾在这块石上画一棋盘下棋,后人度就称它为“棋盘石”。

  从天开门顺着一段树林掩映、林鸟啁啾的小道,翻过月案山岗可达“五儒书室”。它是由一巨石为屋顶天然构成的,室内可容数十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朝廷禁“伪学”,金陵赵嘉客、洛阳周直言、临汀伍仲求等五位读书人至此隐居读书,后来考中成名,因题刻“五儒书室”于岩石上方,字体为横行楷书,每字约0.50米。从“五儒书室”沿石阶而下,向右行可上“天然桥”。桥面长约十数步,为石板天然构成。淙淙铮铮的“松涧”泉水穿桥下而过,人行在桥上,别有一番情趣。

  “天然桥”右上方是“松涧”,其洞口之上镌“松涧”两字石刻。洞口内右侧有“涤尽烦襟”的石刻,旁署:乾隆丙午、沈攸书。(乾隆丙午即1786年),“松涧”泉边有一块“试剑石”,相传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巡视九侯山时,试剑所留下的遗迹,至今剑痕犹在。原“松涧”周围广植松树,近泉处有一松树和柏树合抱的大树,茂盛的枝叶,团如翠盖,今已不存。泉水从洞口涌出,共声势若奔雷。泉水清洌甘甜,游人入山,常携带容器,贮水加泡茶品尝。

  在飞泻直下的“瀑布泉”下有一巨石,长二十余米,名“鲤鱼石”,在湍急的流泉中其状如鲤鱼跃浪,形象逼真。泉水下游处又有一巨石如鲤,鱼头露出水面,如鲤鱼冲水,“鱼嘴”上有泉水源源吐出,被称为“鲤鱼吐珠”。

  “松涧”泉边又有一天然石洞,以前曾置降龙、伏虎二尊罗汉,故名“罗汉洞”。洞内光线昏暗,可容数十人。

  “九侯禅寺”位于风景区中心,寺始建于唐代,宋代淳 五年(1245年)重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清光绪年间均有重修。

  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为重檐悬山顶建筑,由门楼、拜亭、正殿组成。进深五间19米,面阔24.5米,正殿两侧均隔3.5米巷道,东、西两面各有厢房六间,名东斋、西斋,总面积为400平方米,现东斋已重修,西斋尚完好。

  寺门有一楹联题刻:“如此名山能有几,是真游客不嫌多”。正殿祀三宝佛和十八罗汉,门楼上有楼阁,即“望海台”。游人于晴日登楼望海,云霞蒸蔚,帆影隐隐。

  寺内存有宋代名学者朱熹题字“西斋”横匾,明代黄道周题字“洗心之藏”牌匾,宋代绍兴十年(1140年)的石制“放生池”一口,明代、清代铸钟各一口和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的碑刻《九侯岩指南传》。

  九侯禅寺对面有一长形小丘,其状如案几,又象一钩新月,故名“月案”。“月案”上林木丰茂,地势平坦,游人大都喜欢在此歇息,观景写生。九侯禅寺左侧就是有名的“云根”摩崖石刻,字形为近来见方的大字楷书,旁署:明万历庚子季冬,楚人星海俞子咨益,邑人癸南胡子士鳌,介庵沈子铁,起岑蔡子肇庆同游题。[明万历庚子即1600年,俞咨益、未详;胡士鳌,诏安四都上湖村人,明万历五年进士,曾任山东青州知府;沈铁,诏安三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江西九江知府等职;蔡肇庆,诏安三都岑头村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湖广襄阳通判]。
 
   在“云根”左而有一云梯,梯阶45,由条石砌成,游客循级而上,可登悬崖。由于云梯造势直陡,游客登梯而上,颇有直迫高危之感。每当春夏之秀,这里常常云雾绕罩,故有“云根”、“云梯”之名。云梯左侧有一棵名叫“重阳木”的参天大树,是省级保护的古树木。

  登上云梯后可达“福胜岩石室”,福胜岩石室位于九侯禅寺寺后的山崖上,由天然巨石嵌崖覆盖为屋顶,前面沿悬崖嵌砌条石为墙,宽约4米成前厅。有“福胜岩”门匾,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2年)题刻,对联为“福份占名山,僧原傍佛;胜游来净域,人似登仙”。石室内祀佛像,俗称“循地佛”。后厅窄而长,可容纳多人,石室前为平台,游人在此眺望,远近风光尽收眼底。

  福胜岩石室始建于唐代,宋代重和元年(1118年)重修,宋末省元、邑人沈子真义不帝元,举家隐居在此,其事见《福建通志》。石室内现存宋代重修石刻。福胜岩石室左侧后面有天然石笋雕成的飞来佛像。相传,飞来佛与遁地佛相约同时往九侯山,约定谁先到谁得住福胜岩宝地。靠飞天的飞来佛先到,便洋洋得意地进入石室正位端坐,遁地佛后到,见石室已为飞来佛所占,就故意蛰伏地下不出来。飞来佛坐等很久,心想,土遁速度慢,与其在此呆坐,不如到外面观赏风景。就走出石室看风景去了。遁地佛趁此机会走出占了福胜岩宝地。飞来佛回来后,无奈只好借石室后侧栖身。石佛上盖佛亭,亭顶为六角悬檐式,造形小巧玲珑,别具风貌。亭口木匾署“飞来”二字,石柱镌一楹:“飞来迦叶经千劫,坐对莲花第一峰。”

 福胜岩石室右侧悬崖上有一巨石,状如花瓶。上有一树盘根石下,树干紧贴入石面,依石弧高度向高伸展。此树枝叶繁茂,树冠距石上高约一丈,远远望去,酷似花瓶插花,故名“花瓶石”。
飞来佛亭前面地势平坦,以前有一天然“茶园”,今已不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