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桥石桥位于沧州西的献县城南6公里处的乐寿镇单桥村。单桥石桥西距106国道1公里,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的五孔大石桥。桥身长69米,宽9.6米,高8米,桥孔跨径约9.8米。桥身料石,表面用铁榫,中间用木柱穿心连结加固,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体。特别有意思的是:大桥按地形水势设计的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使桥体显得美观别致。大小九个拱顶的两端,雕饰着18个龙头,在栏板、栏柱上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当地至今对单桥还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统蛟龙碑”的传颂。此桥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桥,因地处京德古御道和滹沱河的交汇点上,自古即为南北要道。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后,人来车往,更感到无桥之不便。明正统六年(1441年)开始建木桥,因滹沱河水势汹涌,木桥屡经毁复,耗费了大量人力财物。河间知府王逢元等,为长久之计,提议修建石桥。献县知事李粹自捐资主修,邑人刘尚用、石守志、张九叙等捐资募款,力成此举。为此捐资出力者不计其数,就连石料都是商船纤夫不辞劳苦从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区义务代运。经过8年的努力,于崇祯十三年(1570年)落成,而成为京南的交通咽喉。至今桥面仍留有20公分深的车辙,可见石桥当年的繁华。自明代以后,单桥历代都设有重兵把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时,对京德古御路采取避村过野,裁弯取直的办法,向西移了1公里重新修建新桥,使兴盛了几百年的单桥冷落萧条下来,而石桥也得已完好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