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幽居寺塔

    幽居寺塔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西北山区的沙子洞村,距县城55公里。该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八年,后损毁,现仅存方塔、碑、幢及石佛像。方塔共7级,高约20余米,由下而上各层面积逐层递减,塔外壁上共雕有汉白玉小石佛像17尊,刻工精细,简洁秀丽。
    据碑文记载,寺为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赵郡王高睿所建,早年圯毁,仅存方塔一座和碑、幢及石佛像。方塔平面呈正方形,建于方形石基上,7级,高约20余米。第一层正南面有拱券门,可以入内。第二层以上,面阔和高度逐渐递减,每层塔檐为菱角牙子叠涩外出,各层共有汉白玉小石佛像17尊,并随塔层逐层缩小,刻工精细,为北齐石刻珍品。塔顶用仰莲花承托塔刹,颇具特色。
    幽居寺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喇嘛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坐落在江南名刹秀峰附近,坐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门高2.1米,阔0.72米,正面额上刻有“古塔重兴”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均刻有“阿弥陀佛”四字。幽居寺塔塔门两侧镌有楹联一副,上联是“造塔功德愿众生”,下联为“发菩提心同成佛道”。塔室似圆形井壁,上小下宽。底部直径2.14米,顶部直径1.65米,壁高3.75米,下部设有0.74米高的须弥座。须弥座正中束腰处有修塔题记:“澄觉精舍记”字样,为考证建造年代提供了线索,左侧刻有“吴门石匠吴德谦昆仲造”,右侧刻“院道者志园同共斡缘”,上枭部饰有“惹草如意头饰”。须弥座上环筑十层武康石块,并刻满一排排浮雕小佛像。佛像高4.5厘米,宽3.5厘米,仅鸡蛋大小,一个个衣冠清晰,五官可辨,结跏趺坐在莲座上。这些小佛像每排平均有180尊,共60排,计10800尊,“幽居寺塔”名称由此而来。正对塔门有一尊高约30厘米,宽20厘米的佛像,它虽不算在,但在这里却是群龙之首,此像为佛祖释迦牟尼,以示万佛端坐恭听佛祖在讲经说法。塔刹是一个石雕葫芦状花瓶,宝珠结顶,下设覆莲、相轮和四角起翘的佛龛,佛龛四周的壸门各镌刻一尊坐佛,安放在由八层宽窄不等的石块所组成的刹台上。据说,元代大书法家、湖州刺史赵孟頫见了这塔后赞不绝口,欣然挥笔题写“幽居寺塔”。
    幽居寺塔是北齐时期的重要塔之一。幽居寺由北齐官寺定国寺僧标禅师与北齐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叡,同舍异珍,建斯灵宇。先由僧标草创寺宇,继有高叡扩建创新,增筑灵塔。寺以塔为中心,是中轴在线的主体建筑,且保存至今。塔平面为方形,创建于北齐,重修于唐代。塔身建于简朴的方形台座上,每边长五.二三米,密檐七层,高约二十三米。第一层较高,南面辟半圆形石拱门。门框由整条石材雕琢而成,边框及门楣上满布线刻莲花化生童子、云龙、金翅鸟及忍冬纹饰;周饰波斯联纹。整幅图案的云龙纹雕刻,云气飞动,龙神矫矢,展示了高超的北齐艺术风格。塔身自第二层以上每层的高度依次递减,外部轮廓也逐渐内缩,使塔体外形呈方锥形,显得优雅简朴,挺拔稳固,是北朝砖塔的典型遗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