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至此,保护区自1993年筹建以来,10年上了三个台阶,成为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境内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200多个,江心岛26个,沼泽遍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20世纪后半叶,三江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虽然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但大片湿地遭到破坏。为拯救中国这块唯一保持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许多人士四处奔走呼吁,1994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黑龙江三江省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又批准建立了“黑龙江三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工作人员风餐露宿,踏查湿地,确定权属,划定界限。最终沿黑龙江、乌苏里江辟建了总面积19.81万公顷的湿地保护区,其中核心区6.6万多公顷,缓冲区近3万公顷,实验区10.4万多公顷。
2000年4月,三江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起了科研办公综合楼,购置了大批科研设施和森林防火设备。今年1月,保护区又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为争取国际援助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保护区已接受国际中国湿地(GEF)项目资助的自动化办公设备、摄像机、卫星定位系统、巡护艇等18台套,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区的功能。
经过近10年的保护,区内基本遏制了乱开滥垦、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的不法行为,湿地得到了明显恢复和保存,生物的多样性更加显现。多年不见的荷花又在湿地湖泡里绽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等逐年增多,特别是今年又发现了多年不见的珍禽中华秋沙鸭。如今,在三江湿地保护区,雁鸭、鸳鸯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丹顶鹤、金雕等搏击长空;马鹿、狍子在草地上奔走觅食;湿地中的大片小叶樟草在风中沙沙作响,为湿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一位当年参加开发三江平原的老人,站在湿地中深情地感叹:北大荒的原始风貌又回来了。
位置: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33°43′20″--134°46′40″,北纬47°26′--48°22′50″。
面积:总面积198089公顷。
本区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为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最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区内泡沼遍布,河流纵横,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并间有岛状森林分布,均保持着原始自然状态。保护区内特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植被和水文条件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据初步调查,共有脊椎动物29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37种,鸟类15目167种,爬行类2目3科5种,两栖类2目2科5种,鱼类9目17科77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等9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白枕鹤、雷鸟、水獭、猞猁等32种。区内野生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高等植物近500种,其中野大豆、黄菠萝、水曲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三江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为东北地区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洪涝灾害控制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本区与俄罗斯的三个保护区相邻,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