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o58’-27o28’,之间,北界湘潭、湘乡,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
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全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 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
衡山县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公里;二级支流17条186.2公里;三级支流8条78.9公里;溪流3条26.1公里。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以其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闻名天下,赢得了“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的美称。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地属长沙郡,到晋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始 称衡山县。唐属衡州,宋属潭州,元属潭州路,明清时属衡州府。民国废府存县直属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的衡山县包括今衡山、衡东两县和南岳区。1966年将湘江以东地区析出,建衡东县。1984年地市合并时,划出南岳区直属衡阳市管辖。现在的衡山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0万人口。县境交通便利,107国道纵横南北、湘江大桥将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 路与县内交通相连。衡山的自然风光绚丽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园、观湘州江心岛、九观桥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区让您饱览山河秀美、巾紫杜鹃、观湘夕照更让您心旷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衡山县虽小,但她受湘江碧水的滋润,得南岳名山之灵气,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区,旅游观光胜地。虞舜南巡,曾会诸侯 于此,举祭望之礼;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简指点,留有碑、碣,并在南郊登紫金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游历衡山,亦存西台古迹。汉晋以后,道佛共荣,高僧、仙道在此参禅授法,名著东瀛、南洋。历代名流学者会集于此,流连忘返。李白、杜甫、揽胜抒怀,唱绝衡山;韩愈祷岳开云,佑福衡山;朱熹、张栻讲学论经,点化衡山;王夫之著书立说,举旗抗清,振奋衡山。
衡山县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伟统,是革命老区。“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的支前工作,组成了一幅 幅衡山人民的革命历史画卷。近百年来,衡山一批批优秀儿女投身于历史的滚滚洪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驱刘揆一、刘道一,农运领袖刘东轩、谢怀德 ,红军将领李实行、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他们是民族精英,中华瑰宝,更是衡山人民的骄傲。毛泽建烈士陵园、康王庙和湖南农民运动纪念馆、岳北农工会旧址和唐群英故居等革命纪念馆址亦让人感叹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