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吴忠古长城

宁夏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现存中国战国时代、泰至明代各个时期所修建的长城遗址。明代长城在宁夏长度约400多公里,主要有吴忠市零武横城盐池县东的,河东墙;中卫到广武沿黄河北岸的城西南墙;青铜峡大坝至三关口的西北门墙等。宁夏长城多为土夯或砖砌而成,与北京八达岭等处的砖砌长城风格不同。

隋长城:杨坚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北部地区面,临着突厥贵族的威胁。隋朝在短短的三十七年,先后五次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以防突厥。但这些建筑工事多见于史料记载,却鲜见于地面遗存。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修葺的多,重筑的少,而且又多是在秦汉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修补的。因此,在人们的印象之中它仍是秦汉时期的长城。二是建筑工期短,修造质量差,似乎未见到夯打痕迹,经人踩马踏以了事,经过流月的推移变成秃坦,有的经过1400余年的风雨侵蚀现已荡然无存。三是为明时所筑的长城叠压覆盖, 不见了当年修筑痕迹。今在盐池县境北部深沟高垒北侧10—400米处有一道黑褐色或白色的墙体呈鱼脊状出露地表,从柳杨堡乡的上红沟粱至陕西省定边县界,较为清楚,这就是隋长城,民间俗谓小边。隋长城在盐池县境内长30余公里。墙体为黑色,红色,白色土的堆积,建筑十分粗糙,基宽9米,残高1—3米。

在墙体内侧,相距1300米筑一敌台,今呈蘑菇状,基宽13米,残高7米左右。据《隋书,崔仲方传》记载,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为了防御突厥达头可汗的威胁, ¨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垣七百里,以遏胡寇。翌年又发丁十万续修,这是隋王朝第二次大规模修筑长城。时间,地点,修筑的数量及其目的意义上都是比较清楚的。只是东距河、西至绥州,东西方位记载有误。卫星反馈地面的照片也证实了这段隋长城的存在。这一难觅隋长城的存在已成为众多的专家所关注,为研究隋时盐池地区的民族斗争史和融合史提供了佐证,也为研究隋长城自身的存在和消失奠定了基础。

东长城: 明代建立初期开始到明神宗万历年间为止,前后历经200余年均在修建长城。明朝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瓦刺,鞑靼的扰掠,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 绵亘万里,分地守御。最初在北方建置有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四镇。以后又增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加上固原(陕西镇)和山西的偏关,均派重兵把守,统称九边 明代的宁夏镇犄角榆林,屏蔽固原。宁夏镇总兵驻地在甘肃宁夏县(今银川市)管辖的长城, 东起大盐池(今宁夏盐池县),西至兰靖(今甘肃皋兰,靖远) 全长2000里。 明代长城在宁夏长度约400多公里, 主要有灵武横城至盐池县东的河东墙 青铜峡大坝至三关口的西北1’刁墙等。长城多为土夯或砖砌而成,与北京八达岭等处的砖砌长城风格不同, 吴忠境内最著名的就是盐池东长城和青铜峡境内的北岔口长城。

按明代地方志中记载,在今灵武县横城东经盐池县境,然后进入陕西省定边县的长城。前后共修筑两道, 一道是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修筑的河东墙。据《弘治宁夏新志》载,这道长城自黄河嘴起至花马池止,长387里。在这道城墙的外侧,沿着长城还挖了四万四千万多个字形的深坑,用以加强防守。 以后由于坍塌毁坏,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改筑深沟高垒深沟高垒自灵武横城起至花马池止,长180公里。在兴武营一段, 由于土沙相半,不堪保障,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沿其边墙内外挖壕堑各一道长53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伟大防御工程,正如陈毅同志《长城词》所说:此地屡见血殷红,登临凭吊感慨中,阴霾尽消见碧……”。作为古代人民艰辛劳动的结晶,它永远留在光辉的史册中。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