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改做启秀阁,成为商州“八景十观”之一。清人王时叙《远山诗草》中赞此阁道:“千峰万岫走商城,金凤山高旧有名,一白菊溪开秀阁,梵声不听听书声”。明初毁于兵燹(xian,音显),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建新寺于城西门内,仍号“大云寺”。原寺为“上寺”,新寺称“下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州李素募捐大举增修,工未竣去任,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知州焦云龙始将其全部建成。现存前殿、中殿、后殿各5间,厢房40余间,占地20多亩,屋面经过改建,多失去原貌,唯梁架依旧。三座大殿座北向南,以山门为轴对称,总体布局是一座四合院式的高宇建筑群体。今天当你来到这个清静幽深的寺院,踏上石阶,穿过山门,步人大殿,那红柱画壁,尤其是内侧斗拱间绘制的佛像,栩栩如生,引人人胜。殿外株株苍劲挺拔的古柏,增添了寺院之幽雅。通体墙镶嵌“大云寺”砖饰,浑厚而古朴。元代的一尊石雕造像,束高髻,戴桂冠,裹金裙,披大巾,系薄带,侧身仰面相迎,一佛怀抱小孩,乘坐莲花宝座,玉带飘逸,流云环绕,腾云驾雾,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大云寺古而又奇。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率军取道武关,曾宿于此;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破商州,也在此驻留整军,后而挥戈东进。游人来寺,莫不感叹寺之宏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