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是明代洪武七至十一年(公元1374—1378年)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墙建筑之一。它和古罗马、雅典、埃及合称为世界的四大古都,城墙建筑雄伟,闻名于世。朱元璋早在建立他的封建王朝以前就曾采纳下属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见,统一全国后,朱元璋认为做皇帝“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于是命全国各府县视地理位置筑城墙,而西安是西北重镇,于是西安城墙就在这时期构筑而成。西安城墙,东西长4256米,南北长2708米,外缘周长13.93千米里,城墙呈长方形,墙高12米,顶宽12-14米,有垛口(箭孔)5984个,敌台98座,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名长乐门(东门),安定门(西门),永宁门(南门),安远门(北门),各门外均建有护门瓮城,瓮城上建有城楼、箭楼各1座,瓮城外临护城沟,建有“吊桥”及“闸楼”(亦称谯楼)等组成。 明西安城墙建成后曾经过三次大的整修,第一次是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由土城改为砖城;第二次是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第三次则是1983年开始的整修规模最大的一次,包括整修城墙、护城河、环城绿化,道路及修复了敌台、箭楼、魁星楼等并建造了环城公园和娱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