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延安谢子长陵园

  谢子长陵园坐落在(陕北)延安子长县瓦窑堡东北部的走马梁山脚下。陵园四周环绕着白色的砖砌围墙,占地10o0多平方米。20多米宽的铁栅栏大门上,镶着象征革命的红五星和镰刀斧头。门顶横立着“谢子长烈士纪念馆”8个鲜亮的大字。大门两侧,有砖雕蓝底黄字对联:全心全意树立革命旗帜,矢忠智勇堪称人民英雄。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砖道两侧是陈列室。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灵墓,就建在高台上。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士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 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谢子长,原名谢德元,号浩如。1897年1月生于(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小康农家。少年时在家牧羊、种地。17岁人学,发愤读书,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后在西北第一中学、榆林中学求学,没有毕业就回故乡安县教学。谢子长目睹陕西军阀横行霸道、鱼肉乡民的暴行,经想弃笔从戎,以谋反抗,1920年夏天,进入山西太原“学团”学习军事。1923年冬天毕业后到北京,见到陕西籍共党人李子洲、魏野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到定,先后在县民团和军阀并岳秀部队任连长。他在部队中秘密建立共产党支部,并且利用公开合法地位进行革命活动。在大革命时期,他积极发动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反对土豪劣绅欺压百姓,反对高利贷剥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谢青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和唐澍等人先后组织领导清涧起义。1928年又和刘志丹一起领导起义。失败后,继续奔走于西北和华北各地。“九一八”事变后,谢子长受党的指示,与刘志丹共同建立了西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反帝同盟军(后改为陕甘工农游击队,即红二十六军前身)。1933年赴哈尔滨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又回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协助刘志丹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1934年在反“围剿”战争中,夜袭清涧县河口时,谢子长不幸负伤,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时年38岁。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中共中央西北局1935年决定将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改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子长同志修建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仪式。 谢子长有一个模范的革命家庭;父亲谢彪鹏出钱出物支持儿孙们参加革命活动。大哥谢德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安定县地下党负责人之一。谢子长牺牲后,为避免敌人下毒手,他带全家进居外边,后因患病无钱医治而死。二哥谢占元,被敌人押进监狱进行严刑拷打,最后惨遭杀害。二侄儿谢福成,在甘泉县下寺湾战斗中英勇牺牲。三侄儿谢绍安,在榆林鱼河堡通过敌人封锁线时阵亡。全家先后有9人被敌人迫害致死(其中有5名共产党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