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偏头关

 滔滔黄河之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上缓缓地流了一阵之后迅速折而南,奔腾于山、陕间的深沟峡谷之中。就在这黄河洪涛刚刚把头伸人这条峡谷的时候,有一条小河,由东向西,注入了这股洪涛。两河交汇的黄河东岸,有一座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县城——偏关城,就是古代晋北门户偏头关的所在地。

 偏关县北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隔偏关河相望。在古代,驻牧在河套以及整个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常常从此南下,进入山西。为了防御这些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汉族政权经常在此设防固守。从唐末五代以来,这里就建立了偏头寨,防御北边的契丹。金、元时期,改寨为关。

 明朝建立,元朝的统治者蒙古族被迫退回他们的老家,活动于蒙古地区,仍然威胁着明朝的安全。因此,明朝政府更加重视关隘的设防,将原有的偏头关西移1里,直临黄河。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由镇西卫将士创筑城池后,又经宣德、正统、天顺、成化四次扩建加固,并在关城以北先后修筑四道边墙,形成由此而通大同、通宁武关的外边与内边。

 关城周长五里一十八步(2.5公里多),深沟高垒,城墙之内,修筑垛口380处,东、西、南三门之上各建城楼,城三角复筑大墩三座,巍巍耸立于黄河之滨,比之雁门、宁武二关,尤为慎固。

 明人有诗云: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每逢战争的烽烟消失之后,边禁开放,关城及其周围的一些堡寨就成为蒙汉人民互市的区域。蒙古族以大批的草原骏马进入互市区,换取汉人的丝棉织品、茶叶等物。互市开放之日,关城、堡寨将士披甲戴盔,列队城外,城楼之上,礼炮轰鸣,鼓角擂动,庆祝这民族交往的盛会。边地将领、政府官员、各地商人都纷纷前来赴会,通过商品的交流,交流着民族间的感情。

 如今,关城、堡寨、边墙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它们当年的作用,成为历史的遗迹。它们的存在,只能告诉人们,中华各民族的感情,永远像涛涛黄河,奔流不息,任何屏障都是隔不断的。

 偏关交通:
 偏关河朔州、宁武、神池等地有班车来往,但车次不多。从内蒙古往太原的班车也经过偏关。朔州每天7:00和12:30有两班车发往偏关,票价12元,3小时左右到达。

 住宿:

 偏关县招待所:几乎是不二的选择。房间分为8等,从5元/床的地下室到280元/套的套间。15元/床的四人间最实惠,房间宽敞,床单浆洗得很白,陈设简单但很干净。缺点是没有公共浴室,想要洗澡要么住标间,要么就到街上的浴室。

 饮食:

 大约是流动人口不多的缘故,县城内像样的饭馆很少。人们影剧院前是个夜市场,有烤肉、面食。烧烤品种单调,主要是烤羊肉串和火腿肠。羊肉串0.2元/串,又细又小,一嘴咬下去,多半会先咬到竹签,肉也不新鲜。夜市场东侧有家土豆粉颇有特色,用牛杂汤煮熟,1元/碗,要是吃厌了面食,不妨换换口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