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坐落于四川成都温江寿安乡天鹅村的迷宫式清代古宅,因宅前竖有双斗石桅杆的功名标志,故被当地人称“陈家桅杆”,系翰林陈宗典父子于清同治三年(1863)所造,历时8年,倾注匠心。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调,莫不使怀旧心重的读书人,恨不能变成檐头一片瓦。 陈家桅杆四面溪水环绕,风景别致。门前的双斗石桅杆巍然屹立,气势雄伟,院前照壁横陈,八字粉墙分列两旁,墙上镌刻有浮雕石刻及镂空的“福”、“寿”两字和蝙蝠等,图案精湛;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上有花鸟彩绘,十分逼真,光耀夺目。院内建筑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正中三重住宅,分为前厅、二厅、正宅三重大院。屋顶飞檐翘角,斗拱五色彩绘,四厅山水壁画,绿窗红柱,是主人生活起居之所。第二组是西侧小花厅,前有“翠柏山房”,布置典雅,四壁有名人书画、石刻,书房三间内有风尾万卷书案、楠木书橱陈设,是主人读书、授业之所。后有忠孝祠,内有石拱桥,桥上人物浮雕,桥下鱼池照影,迎面壁上有主人画像和石刻宗谱,设供桌香案,是祀祖之所。第三组是东侧大花厅,为整个建筑之最。院内正面有照壁,两端石砌牌坊大门,中有戏台,四周有走马转阁楼,雕梁画栋,曲折回环,登楼远眺,景色一览无余。院西筑有亭、阁、水榭、鱼池、石山,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竹树掩映,清幽绝尘。池中假山,高仅七尺,阔不足一丈,竟是青城山全景,楼台亭阁,宫观殿廊,应有尽有。天师洞、上清宫及青城山主峰历历在目。
百年光阴飞逝,陈家桅杆已如陈牍残卷,风情殆尽。昔日高朋满座,演武习文的场景,只能望着残壁想当然了。尽管如此,当地人还是跟它联缀了两则关于由来的传说。一说与陈圆圆和吴三桂有关;另一说是民国年间,有人在此地挖到几坛银子,上面有一纸条:此钱只能盖屋造宅,不得他用。于是,便造了此屋。后人的传说与猜想,只能增添古宅更多的神秘感。近10年间,先后有数10名专家学者光顾陈家桅杆,他们的看法却是冷静和科学的。在建筑大师徐尚志、古建专家古家南、风景园林专家熊世尧、建设部专家钱震岳、李素乐、古民居学者季富政等的眼里,陈家桅杆是一个“活生生的民间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