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郫县城北二里许,踏入崇兴乡鹃城村境内时,杜鹃城遗极目望去,有浅岗隆起,长有数百米,隆起的浅岗上,杂树翠竹,宛如林带,状如驼峰。这就是古蜀国曾经建都的杜鹃城。随着几千年的变迁,城垣已毁,这就是杜鹃城的遗址。
长长的隆起浅岗,原来是杜鹃城的城垣遗址。城垣长约250米,宽约6——8米,高约3——4米。城垣系泥土结构,从墙基结构看,发现有夯筑痕迹,草丛里间或有秦以前粗糙的陶器碎片。据考古学家考证认为,这座城垣的筑城方法具有秦代以前的城垣特点。城垣外有3——5米宽的护城遗址,现改成了农田。城南侧,原有明代万历年间建的石坊一座,上镌刻“古杜鹃城”四个大字。大约在五十年代后期被当地农民折毁,今尚存断残遗物。在翠竹丛中的城垣上住有十多户农家。杜鹃城是谁在那里建的古蜀国都呢?据最早的典籍,西汉扬雄的《蜀王本记》载:是望帝杜宇,在郫县建立的杜鹃城为古蜀国的都城。杜鹃城名字可能是杜宇死后魂化杜鹃,为纪念他而取的,最早可能推测到丛帝鳖灵,他是望帝禅位与他而称丛帝的。
据古籍载,古蜀国从蚕丛王开始到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为止,其间经过了蚕丛、古柏、鱼凫、杜宇和鳖灵(开明 )5个朝代。其中,杜宇大约在西周末期,在郫县建立了古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都城,这就是扬雄在《蜀王本记》上说:“杜宇,一名杜主,代鱼袅王蜀,徙都于郫,即杜鹃城也。”秦灭蜀后,张仪,张若曾在公元前311年在毁了的杜鹃城废址上重建郫县。《华阳国志》说:“郫城周回7里。高6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兰。” 《华阳国志校注》的作者刘琳说:“秦代郫城仍在杜宇所都的杜鹃城。”唐代的《元的郡县志》说:“故郫城,在今县北50步,东至成都50里。蜀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是也。”
今日郫城为北宋时所建。杜宇“教民务农”,把成都平原改造成沃野千里,物饶粮丰的国家,“功在田畴”,恩泽万代,其民间故事传为他魂化杜鹃,催人春耕,遗爱后代,更令人崇敬.时,正值春暮夏初,杜鹃声声啼叫,更使人神思飞越,徘徊遗址,不忍离去。杜鹃城遗址现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郫县人文历史郫县由来郫县为古蜀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自称郫邑,为古蜀国都城,秦汉时期设今马街场口外里许“古蜀遗址”处,汉末或六朝时期改迁今址。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高蜀郡挪作为该郡的属县,正式称为郫县。这是郫县建置的开始,建且至今(2000年)已有2314年的历史。县域在历史上累有变动。1958年崇宁县撤销后,大部分地区并入郫县。解放后迄1983年,隶属温江地区;1983年起归属成都市。
望丛歌会汉族节日习俗。流行于郫县一带。每年端午节(农历一月十五)举行。届时,远近的人们纷纷前往望丛祠朝会上香,祭祀望帝、丛帝有德遗民,祝福庄稼获得丰收。鳖灵治水间的峡口)疏导宣泄,水一说是鳖灵为传说中取代杜宇后,开创“开明”王朝的古蜀国国王,补杜会为相,以治水有功而得王位。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时蜀地人烟稀少,是荒芜沼泽地,他带领人民治水,实行按季节耕种的农耕制度,但终不能根治洪水。其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凿玉山(即玉垒山),开金堂县峡(即金堂县龙泉山与云顶山之患遂平,蜀民安处。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杜宇退而隐居西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杜鹃杜宇。另一说是蜀地长期暴雨,岷江逐滥成灾,杜宇的“相”开明(又名鳖灵)带领蜀民治水,决玉垒山,凿宝瓶口,引岷江水部分水流至海外经营江,又凿金堂县峡使沱江分洪,大大减轻了成都平原的水患。后来秦郡守李冰修都江堰,便是在总结和继承开明治水成果的基础上建成的。开明治水有功,但取代了杜宇为蜀王,是为丛帝。望丛祠在望、丛帝和蜀民的努力下,农业迅速发展。蜀中自[战国]始即以富饶而著称天下。望帝、丛帝“功在田畴”,被尊称为“天府之师”“蜀中先导”。
望丛祠始建于南齐(5世纪)历代迭经修葺,奠定了今天的格局。望丛祠仿会稽禹陵规则制而建。建筑风格有别于蜀中其它祠庙。其祠门偏东偏西,双向对称而开,红墙环绕之中,山水错落成趣。楼阁亭榭,典雅别致;竹荫林茂,典径幽邃;鳖继湖畔,垂柳依依;荷风亭前,莲叶泛碧。望帝、丛帝二陵,巍然而立,宛若山丘。相传:帝死后即葬于此。二陵之前各有碑,均为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所立,但懋辛书。分别题作“古望帝之陵”;“古丛帝之陵”。望帝陵上,一百多棵古柏高大挺拔,葱笼茂密,枝繁叶茂,间有珍楠老桂,丛丛修竹,蓊蓊郁郁,仿佛碧云一片,罩护帝陵。循石级登陵顶,可遥眺杜鹃城遗址。杜鹃城遗址蜀王杜宇建都郫邑,其遗址称杜鹃城,在今郫县城北郫彭路左侧里许(距项目右侧约五、六十米远,有一条小路可直通)。
遗址内尚存古城垣数百米,高低起伏,残高或至4米。其筑城方法具有秦代以前的城垣特点,城垣为夯土筑成,夯筑痕迹明灭可辨,夯土中还杂有先秦陶片。城垣之处有护城河遗迹。1985年被成都市和郫县人民政府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场立有一保护碑和尚存几段残垣断墙。古蜀国历史文化及望这丛帝传说蜀国君主据传是帝颛顼的后代支庶。古蜀族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即是蚕丛氏、柏和鱼凫氏。蚕丛氏鱼凫来源于夏商之际的夏岷江上游,其文化与黄帝、颛顼有关。柏氏大约是四川盆地的土著民族。这三支古族,在延长商之际由于部落征服战争而达到融合,鱼凫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此即古蜀王国。古蜀王国曾与商王朝发生或和或战的多种关系,殷末协助周武王灭商,周初成为西周封国。西周时代,蜀王国君为杜宇,又称望帝,建都郫(今郫县)。杜宇致力于耕战,蜀国实力大幅上长涨。
杜宇的传说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时蜀地人烟稀少,铫荒芜沼泽地,带领人民治水,实行按季节耕种的农耕制度,但终不能根治洪水。其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凿玉山(即玉垒山),开金堂县峡(即金堂县龙泉山与云顶山之间的峡口)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感其治水之功,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 杜宇退而隐居西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小知识杜鹃城的由来:杜鹃,又名子规鸟,相传是蜀帝杜宇的冤魂所化,鸣声凄切,劝人还乡,因而又名"思归"、"催归"。
据说丛帝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成,每天夜里他都要到井边的一棵夜合树下同情人朱莉幽会。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到了蜀国,望帝杜宇任用鳖灵为相,命其治水。朱莉思念未婚夫,也到蜀国来找鳖灵。那一天,正好望帝出猎,在山野间邂逅朱莉,见朱莉美貌绝色,便命人纳入宫中做王妃。朱莉不知鳖灵已是蜀相,不敢言明身份,却一直郁郁不乐。鳖灵治水归来,望帝为他摆宴庆功,当夜鳖灵大醉,留宿宫中。深夜,朱莉敲开了鳖灵的门,二人相见抱头痛哭,各诉别后思恋之情。望帝发现二人幽会,并听到了所诉情由,悔恨交集,当夜便草了一道诏书,禅让帝位于鳖灵,自己却悄悄隐入了山。鳖灵继位,称丛帝。望帝的高尚情操使丛帝和朱莉都非常感动。望帝在山中由于非常想念朱莉,在痛苦和寂寞中郁郁死去,灵魂化作一只杜鹃鸟飞回蜀都。
这天夜里朱莉正倚栏望月,思念望帝,突然听见杜鹃啼叫:"归来啦,归来啦!"这多么象是望帝的声音呀,切切的情,绵绵的意,哀哀令人肠断,朱莉赶紧下楼一看,杜鹃鸟却因悲啼过度,吐血死去。朱莉抱着杜鹃痛哭,泪水滴到杜鹃身上,瞬即化作千万杜鹃漫天飞舞,遍地啼叫:"归来啦,归来啦!"朱莉也化着布谷鸟在后面叫作:"哥哥,哥哥!" 就如李商隐自述身世的《锦瑟》诗中说的: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心中忧愁,煎迫不已,所以叫做"杜鹃啼血猿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