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铁佛古镇

  铁佛古镇地处川中丘陵,依山势三层布局,由上、中、下街(下街又称铁炉街)、禹庙街、猪槽街、新街组成,上、中、下街,由 3 道闸门分割,形成 3 个大的院落。如今的闸门依旧,只是没有了门板。上中街闸门石柱依旧,一块厚实的木板还牢牢地嵌在门楣上。上街到中街之间,地形有一个下沉,形成了 20 多级的台级,街呈缓坡状。石台级两边顺梯而建,鳞次栉比的木楼蔚为大观。街由长 3 米的青石条铺成,岁月历久,青石泛着青光。街两侧的民居起于明代,盛于清代,高高的封火墙,把小街变成了深巷;粉墙、青瓦、小楼又把小街分割成座座四合院:四合院依山势层叠起伏,民居依地貌错落有致:民居中的廊柱间的木雕,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蚀,饱经世事沧桑,仍留下些许精美之作:木柱与横梁间镂空的花、叶透雕,楼阁上灵动柔软的美人靠,疏密有致的木格花窗,是一幅幅美景。古镇内由 3 道闸门把古镇分割成 3 个大的四合院,给古镇内的居家和工商业安全保障,再加上当初外围 12 道闸门把古镇凝结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堡式的大院落,即成了镇是大院,街是中街,民居是小院的四川唯一的独具风情的院落建筑群。这样的风情与铁佛是客家聚居地分不开,古镇建筑面积近 5 万平方米,清代建筑就达 3 万平方米,这些古民居、街坊均为穿逗结构,青瓦面,脊檐宽阔护卫着街沿,是古镇建筑的精萃。其建筑风格明显地带有广东地区的风情。由于客家人是外来的,为了生存和发展下去,他们必须加强团结,增强保护措施,体现在镇的布局和民居建筑上,就显得与其它镇的风情不一样。


 古镇名铁佛,与佛教有关。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年),人们将近在 1 公里外太平场的一尊铁佛(该寺已毁)迎到附近的新津寺,佛为明代万历三年( 1575 年)铸造,高 1.4 米,当搬运途径老店子歇息时,铁佛生根,再也搬不动了。僧人融亮即在此圈地建寺, 名曰铁佛寺 , 寺周围居住的百姓越来越多而成镇 , 镇就因寺而得名。可惜那尊铁佛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变成了一堆无用的费铁 , 铁佛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了播种的红土地 , 古镇褪失了不少本色。

  由于其独特的布局 , 古镇逐渐成为了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当时 , 镇上商铺林立 , 人头攒动 , 热闹非常。古镇的闸门是从五更开始洞开 , 最初的声音来自驮运铁矿、铁器的牲口发出的脚蹄声,而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一直到闸门关闭后的很长的时间。街上山货铺、茶馆、酒肆、米行、当铺、钱庄、染坊、铁匠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家家生意兴隆,那些闯荡江湖的生意人修建的广东会馆南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福建会馆天后宫及川主庙,以其高大巍峨而独领风骚。王家祠、菁莪书院、南华宫的古戏楼,于喧闹的市 集声中,漂浮着令人精神为之一震和怡悦的声音。但如今店铺大多已关门,铁炉街只剩下三家铁匠铺还在迸溅着火星;祠和书院只留在人们的口中在回味;戏台上早已难得有戏演了;古镇人过着淡泊的日子,寺庙和有天井的老房子开的茶馆是老人们最爱去的地方,摆龙门阵时夹杂着福建广东江西的声腔,最多的是客家话。 1992 年,铁佛因古镇独特的布局和众多的清代四合院建筑而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