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八眉猪 (huzhubameizhu)
地域范围
北纬36°30'-37°09'、东经101°46'-1 02°45'之间,海拔 2000米以上的地区,即塑山以东,大阪山以南和塘川、哈拉直沟、川水流域以北地区19个乡镇(高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塘川、五十、丹麻、台子、五峰、威远、西山、蔡家堡、东沟、东和、加定、巴扎、林川、南门峡、东山、松多)
特定品质
互助猪是在青海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性早熟、抗逆性好、产仔数较多、保姆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能适应贫瘠多变的饲养管理条件、性状遗传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优良特性。
文化典故
据考证,八眉猪的驯养历史已有六千多年,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历代移民不断西迁,八眉猪亦因之被带入青海农区繁殖。随着社会需要和经济条件的变化,经长期选育形成了这一适应高原地区生态特点的类型。由于互助县是该类型猪的中心产区,故称为互助猪,群众称为"大耳朵"。由于新品种的不断引入和长期的经济杂交,民间纯种互助猪已几乎绝迹,目前只有在青海省八眉猪原种育繁场和互助保种猪场有存栏。其种质资源独特,是一座丰富的原种群和活的基因库,农业部2000年8月23日发布公告确认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的19个猪种中,位列第一。
互助八眉猪为地理标志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