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西部,面积10平方公里,400多户,1600多口人,是于家乡政府所在地。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为“于家石头民俗村”。
全村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石头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亩,石头用具2000多件,石头碑碣200多块(现尚存数十块),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于家村村民95%以上姓于,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先祖于有道(为于谦长孙)迁来时,这里还是一片深山旷野,“与木石居,与鹿猪游”,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占5%的人姓康和少数他姓,是于姓的挚友。
于氏宗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头四合院,占地3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五间,其中供奉首先祖于有道及其后代先逝者。
“清凉阁”又称“神仙阁”,坐落于于家村东口,是这村的标志性建筑。《井陉县志料》曰:“清凉阁在县治南十五里于家村,亦名三节阁。明万历九年(1581)辛巳,村民于喜春身大力强,家贫好义,独立兴建。至万历二十年,方砌成下层,及第二层修竣,即行病故。至第三层,系村民用木砖补葺。阁下层所砌之石,多达万余斤重。下层东面悬一石制桌裙,上镌梅花鹿,工粗而雅。”
石头村
石头村离井陉县城不远,在石家庄到井陉的路上,沿途有标志,从一个小路口拐进去,
这个太行行深处小村庄,从选址到村庄的建筑,无不是精心策划的。小村坐落在一个闭塞群山中,南低北高、东伏西翘, 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中,其形状细长,像条头东尾西的游鱼。村中到 处是石头,满眼是文化。据统计,全村共有石头房舍4000多间,石板街道 3700余米,石井窑池1000有余、石头碑碣200多块……
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桥石栏随处可见。古村古景风采依旧,明清建筑完好无损。石头村原名“于家村”,因石头多习惯上称石村。 村中 300多个四合院无一雷同,各有神韵。当初除大门的设置有一定的规矩外,其余各家各户可按自己喜好修建。没有了约束,造就了高低宽 窄不一的石头建筑群体。古式门楼、黑漆大门与简易木门相邻,深宅大院 与柴门相连,古庙古阁点缀其间的独特街景。
村内最有代表性的要属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石楼四合院,此院占地两 亩,房屋百间,北高南低,分东西两院。正房下层为三室九间,上层开阔 明亮。东西厢房是小姐绣阁,南屋是会客厅,整个楼院高大宏伟、气势威 严。值得特书一笔的是这座宅院在明清两代走出去12名文武秀才,其中7 人成为各级官员。对这穷山僻壤的小山村来说,实属不易。据了解,于家 村是明朝重臣于谦后代所建,这里建有于氏宗祠。当年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留有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三子。明成化年间于有道举家迁到白 庙山下,靠自己的力量修梯田、雕石器、盖石房,营造“于家村”。清乾隆年间于家村达到鼎盛时期,人口增到1300多人……于有道生有五子,繁衍至今已是第24代传人了。
其他
好风景在路上。这样的话没错,尤其从苍岩山到石家庄这一路,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走很多地方,除了石头村,还有离苍岩山不到5公里的赵氏孤儿园,那里是当初程婴藏匿赵氏孤儿的地方;位于石太高速公路至鹿泉市出口5公里的抱犊寨,是一处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曾是汉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亦是著名道人张三丰成道涉足之福地,其景色一路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