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关天培祠

    古朴肃穆的祠堂--关忠节公祠,是为纪念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关天培将军而建造的。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1781年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楚州区),小时候因家贫读书不多,1803年考取武庠生。后入伍当兵。当兵后,因年轻力壮,又懂作战技术,并善于带兵打仗,得以逐级提升,1834年受命任广东水师提督。在任六年,整束军纪,精心设防,将广东海防建设得固若金汤。林则徐到广东禁烟后,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收缴、销毁英商鸦片。1839年11月,侵华英军挑起穿鼻洋海战,时约半月,接仗六次,关天培身先士卒,把装备精良的英国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在以后的接仗中,关天培又在船民渔民的配合下,屡创英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后由于清廷腐败,林则徐受到诬陷,被革职。琦善接替林则徐之职后,卖国求荣,将关天培苦心经营的军队和海防设施全部破坏。1841年2月25日,英军乘海水涨潮,发动进攻。关天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部死战,亲操火炮,怒呼杀贼,“身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相当于南海舰队司令员。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最终,英军向清军发起猛攻,关天培顽强抵抗。在牺牲前,关天培特地委派家丁孙长庆将他的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回省城。孙长庆徘徊良久,不忍离去,待其抱印而走,到半山,回首时见敌炮已经击中关天培。关天培的尸体最后被人找到时,身体的一半已被炮火烧焦了。他的亲随孙长庆将其遗骸护送回淮安楚州城东南窑村埋葬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旁观者或痛哭失声”。建立祠堂以祀之。
    道光皇帝听此噩耗,亦感到失去一位将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御制祭文,祭奠关天培。并且对关天培“优恤子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袭职位,并给关天培忠节谥号,入祀昭宗祠(位于北京崇文门内,祀将帅之臣)”,后又在虎门建立祀关天培专祠,且“赐葬如礼”。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忠节公之子遵其祖母吴太夫人遗嘱,用朝廷所发抚恤金和从家庭、亲友、有关部门筹借的资金在县东街建造了“关忠节公祠”,以祭祀民族英雄关天培。
    关忠节公祠大门南向,大门对面原为照壁,照壁南有一空地是为祭拜忠节公的官员临时停放轿、马的地方。原门厅为三间两面有狮子盘球石笋,门上有狮子头门环。门厅内正中有一栅栏,两面为忠节公的执事牌。祭拜的官民从木栅栏两边进入祠堂。门厅内南檐上方面对大殿并排有三块匾额,中间为“谥忠节”,左首为“敕封振威将军”,右首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系满语,指对英雄的美称)”。庭院内西有厢房六间,东有厢房三间,厨房两间,在门厅东侧有一偏门,平时由此出入。
    在祠堂庭院的北边是三间大殿,正中为一高六尺的神台,神台上有金丝楠木制作的碧纱橱,内安放着关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两旁是两个侍从塑像,一侍从手持宝剑,一侍从手托兵书。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书匾额一块,上书“为国捐躯”四字。在神台两旁悬挂林则徐听到关天培殉难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挥笔写下的一副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土禀,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联语如泣如诉,然而也锋芒毕露,矛头直指琦善等一伙卖国贼。
    关氏后裔建关忠节公祠制作此联悬于祠堂中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惹起祸端,请当时淮安的大书法家周木斋重新书写此联时,策略地将“何人”改成“何时”。现悬于关祠的林则徐的挽联即是修改后的了。民国时,原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长周佛海亦制一匾悬于塑像上方二梁上,上书“威震华夷”四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