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斗鸡 说起斗鸡,它的确是中国的一绝。斗鸡比世界上其它善斗的动物“斗”的历史要长得多。从北宋至近代,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鸡爱好者,在开封俗称“玩斗鸡”,以斗鸡为乐。玩斗鸡者,多爱练武,又爱饮酒,义气深重,规律严明。玩斗鸡的人都有一种传统,即“论道无论亲”,假如有人真正爱鸡,通过朋友介绍,皆可无偿赠送,但是必须遵守帮规:斗鸡只能自养不能转让,更不能与其它鸡交配繁殖。假如中途因故不能继续喂养,原鸡送回或自己杀吃皆可,但务必把鸡头、鸡爪送还原主,以示信义。假如不是爱好者,只不过为别人寻找,即便是至亲好友,也是空口舌。所以玩斗鸡者对行外人是“宁舍千金,不舍一蛋”,更不要说鸡了。
开封人爱鸡的程度,用斗鸡爱好者夸张的说法是视鸡如子。鸡的冷暖和营养时刻牵挂著主人的心。鸡的饲料,人们要淘了一遍又一遍。怕鸡卧在水泥地上得腿病,人们把煤渣筛细,每天铺在笼罩下。冬季斗鸡季节,人们常做个布罩将鸡装起来,或者解开衣扣,将鸡揣在自己怀里。这样爱鸡如子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鸡的健壮体格,保持鸡勇往直前的战斗力。
开封斗鸡的最大特点是鸡种纯,它选种非常严格。斗鸡的父是谁,母是谁,它的前五辈人们都会精心记住。选种时,绝对不允许近亲交配。人们喂养的目的是为了“斗”,所以除了选种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外,喂养和训练上也有独到的管理方法。开封斗鸡行家的经验认为,假如有一只好品种斗鸡,不注意喂养和增强训练,它将永远斗不出好的水平。
训练斗鸡也是很风趣的。每日黎明,开始“撵”鸡,鸡子在前面人在后,速度由慢到快,时间由短到长,20天后可延长到一小时左右,然后使之休息,饮水。10点左右,再放鸡出罩,在辽阔的场地上进行“散步”,让其自由活动,以促进精神轻松。12点左右“喂食”,饱食后入罩休息。到下午三四点钟再进行第二次“散步”,一小时后再进行“训鸡”,让鸡作跳罩、敦腿等各式姿势,半小时后便可休息。到晚上天黑前,再加餐“补食”。这样的训练可以使斗鸡筋骨强壮,两腿有力,动作敏快,以利于打斗。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是斗鸡竞赛的日子。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也是斗鸡的好时候。除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竞赛时间都不固定,通常都选在月初第1个星期天。日子选定后,就要选择斗鸡坑了。所谓“斗鸡坑”,是因斗鸡的场地低于周围地面而得名。开封的“斗鸡坑”,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在开封北部“里城”东门以外的广场上。
目前,多选择在龙亭公园、铁塔公园和相国寺内。每次斗鸡竞赛时,斗鸡坑观者甚众,热闹异常。斗鸡坑的主持人叫“鸡头家”、“鸡头”。鸡头又是斗鸡胜负的裁判,还是斗鸡找对拉线的介绍人。双方在斗鸡坑斗鸡,先由鸡头搭桥说合,然后相互看鸡,叫做“搬眼”。原则是:个头、体重、鸡龄根本相同的才能相斗。鸡头发令:“拉鸡!”双方抱鸡入场。鸡头再令:“预备”,双方各抱鸡蹲于圈内,两鸡鸡头相照。鸡头喊“撒鸡”后,双方同时放手,退出场外。15分钟为一盘。鸡坑两端,各备有清水一桶,供“使水”之用,就是斗过一盘两盘以后,为了让斗鸡保持清醒,不使鸡的体温继续升高,经双方或一方要求,在鸡头下令“拢鸡”之后,双方把鸡子抱起,然后把毛巾浸湿,先把鸡头和口腔内的淤血洗净,再沾清水浸湿斗鸡的胸腹与两翅之下,以利于恢复疲惫、继续战斗。 斗鸡坑有一条多年形成的规矩,就是无论双方斗得怎样出色顽强,都禁止拍手叫好,以免打架生事。不仅场上如此,场下欣赏他人的斗鸡时也是如此。据老人们介绍,平常看他人的斗鸡时,只能奖赏,不能说孬。一夸主人倒茶,二夸主人拿烟,三夸主人拿酒,四夸主人拿出烧鸡盛情招待。如不懂此俗,看鸡时说鸡孬,一说鸡孬受冷淡,二说鸡孬就会被撵走。当主人下逐客令时,不管再怎样花言巧语,也难以挽回难堪的局面。 旧时斗鸡是一种赌博。目前,斗鸡活动已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体育竞技和民间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