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文化艺术 (wénhuàyìshù)

  回族,在与汉族等兄弟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既共同推进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保持和发展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回族通常使用汉语。民族聚居地区,除使用汉族方言外,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语汇,如:多斯蒂(兄弟)、色俩目(您好)、虎失奴底(满意)、都士曼(敌人)、伊不利斯(魔鬼)等等,这构成了回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民族语言词汇。

  回族人民喜欢唱高亢、婉转、动听的民间高腔山歌——“花儿”。当你来到六盘山区和同心、盐池一带,无论是在盘山的羊肠小道上,牧羊的山坡上,还是在拔草的麦田里,打谷的禾场上,以及在送媳妇回娘家的驴背上,农家小院的炕头上,不时都能听到或男或女、或双或单、或领或合的花儿歌声。宁夏花儿又称“山花儿”、“干花儿”、“土花儿”。花儿形式灵活,曲调优美,不用乐器伴奏,即兴演唱,把手往耳后一搭,张嘴就唱,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内容非常广泛。人们唱劳动,唱生活,唱家乡,唱爱情,唱未来…。有两首花儿唱道:“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子拿来头割下,不死还是这个唱法。”、“白日里不漫花儿意不过,夜晚里不漫花儿睡不着。”漫花儿,已是回族男女老少生活、劳动、娱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剪窗花,爱弹口弦。每当月上柳梢或星光灿烂的夜晚,在竹林萧萧,溪水潺潺的山庄,你经常会听到一种令人神往心醉的“叮叮冬冬”的“口弦”声响。它或弱或强、或低或高。或断或续、或远或近,十分悦耳动听。“口弦”也叫“口琴”、“口衔子”,是一种衔在嘴边的民间小型弹拨乐器。口弦有竹制和铁制的两种。竹制的,长10厘米,扯线弹奏。铁制的,长5厘米,拨钩簧弹奏。弹拨时,琴体中间的钩簧里外颤动,放于嘴边,用口腔做共鸣箱,以口形、气息变化控制,形成音阶。弹奏起来,随心所欲,轻松自如。经常弹奏的曲调有:“廊檐滴水”、“骆驼铃”、“珍珠倒卷帘”等。回族妇女还喜欢在口弦上系上五颜六色的丝穗子、珠子等装饰品,不弹时挂在衣服纽扣上,这既是爱美的表示,又是有音乐才能的显示。 回族,喜爱武术运动,规武术为圣行。回族人民习练武术,目的用以自卫,强健身骨。明代中后期,显赫一时的马家枪、沙家枪、“回回十八肘”就广为流传,清代中后期、又盛行“教门弹腿”。回族中历来有许多名噪武坛的武术家。回族青少年男子还喜欢在草地上打木球,在山坡上下“狼吃羊”围方,斗智斗勇,健脑强身。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