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筑的军事防线。始建于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经齐灵公、齐威王不断增修,至齐宣王时基本完成。后来齐王又加整修,先后历经400余年。  长城西段起于今长清县孝里铺和广里乡之间的东张村,沿黄河下游右岸入泰山山脉,中经肥城、泰安、历城、莱芜,东至章丘南长城岭;东段自博山、沂源交界处鲁山,经沂水、临朐交界处大岘山穆陵关,过安丘南、莒县北、五莲北、诸城境,至胶南县小珠山东北于家河村入海,全长500余公里。齐长城因山就势,蜿蜒绵亘,经2500多年的硝烟烽火、风雨沧桑,至今雄姿犹存。其基础宽6~10米,墙高2~11米,高者多在山岭低凹处,较完整者多在山区险要处。山区均以开石垒砌,中间夯土,平原则多用泥土板筑。泰山地区的齐长城,分长清段、肥城段、泰安段、莱芜段。  长清段位于长清县境南部,现存东西两段遗址。最西段在广里村东北500米处,长200米,高2米,底宽8米,顶宽2米,夯土筑成。东段在万德镇长城村南,长200米,高2米,底宽6~8米,夯土而成。村北首原有孟姜女庙,“文化大革命”中毁,遗址今存明、清重修碑。在界首镇北麻套村北,沿北顶山脊也有一段长城遗址,长4公里,高4~5米,底宽8~10米,顶宽5~6米,石砌墙,拐弯处用草拌粘土砌石。长清、泰安交界的山口处两侧,至今城墙高大雄伟,有羊肠山道南北相通。  肥城段在肥城县境北。西起老城镇北5公里处的项峪北山,经于土村北、刘家山口、张庄北山、北李庄北、铁担岭、站口子山口、双山、五道岭山口、芦家沟、三山、羊角山口、上峪村北、羊角山、松树山口、斜峪北岭、槐树口、夹子山,东止于窗户岭,全长38公里。山区为石砌,凡经山口处为土基。山顶遗址一般高1.5~2米,底宽5~6米,顶宽1.5米。有的高达4~6米,宽6~8米。最东段高10米,底宽15米。  泰安段位于泰安市郊区、泰山区境北泰山山区分水岭上。西自窗户岭入郊区道朗乡黄巢寨山,沿山脊折而东北,再入长清境。自界首北顶山又入泰安境,沿岱阴泰历边界线崇山峻岭,经摩天岭、牛山口西北、马跑泉村北、讲书堂北、大药乡北、长城岭、水泉子村、西门台、天马顶、梯子山、南天门,至四界首与泰安、章丘分界线长城岭相接,长82公里,残垣断壁处处可见。其中东段最清晰,自大津口经黄前镇水泉子村西北的济泰公路山口,至下港乡谷山村一带,遗址绵延不断,长34公里,高2~4米,底宽6~10米,顶宽2~4米,石筑,间以夯土。  莱芜段在莱芜市境北泰山山区。西起芭麻峪,东至青石关,沿章莱、博莱边界逶迤52公里,跨越大槐树、鹿野、上游、茶叶口、和庄等乡镇,全部为石砌。峰峦陡险处墙高2~3米,平坦处高5~7米,底宽2.5~6米,尚存垛口。全段有3个门,史称三关:西有天门关,东有青石关,中为锦阳关。锦阳关位于上游乡娘娘庙村北,为齐鲁要冲,威武壮观,惜已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关西一段城墙最完整,长800米,高9~11米,底宽6~8米,依山而筑,垛口完整,清同治年间为防捻军而整修加固。青石关一带,两山对峙,形势险要。蒲松龄有《青石关诗》:“身在瓮盅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罗自兹去。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早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