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麻城福白菊 (machengfubaiju)

  地域范围    采自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湖北省麻城北部山区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按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特定品质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湖北福田河产者为福白菊。   文化典故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开始栽培、种植菊花,其时主要用于观赏。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被中药界称之为“广谱抗生素”。麻城福白菊原野生于大别山一奇峰之上,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由福田河境内名寺纯阳寺道士移植于纯阳山周围,因这种菊花“净美香幽具驱邪之气”,被上山入寺的道教信徒移植到庭前院后,种植者初为观赏,后采之作茶、入酒,并逐步发现其药用、食疗、保健效果明显,被作为“药膳佳肴,饮中极品”。到明清,在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山西总督梅国桢、御史梅之焕等福田河籍高官名流的积极倡导下,福田河的一些百姓已经将菊花种植范围从庭院扩大到大田畈移栽,并摸索出了一套福白菊耕作、繁殖、烘制、储存的技术和经验。自此,麻城福白菊开始被当地官员作为向上进贡的贵重礼品,并被精明的商人运抵金陵、开封等地高价出售。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成立,并转战麻城、红安、新县一带。福田河百姓将麻城福白菊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受伤了就用福白菊清理伤口,渴了就用福白菊煮茶饮用,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1957年冬季,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回家乡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原属湖北麻城)时,到麻城福田河仙羊岩外婆家,就对外婆家的菊花茶赞不绝口,并吩咐警卫捎上几斤菊花带回南京饮用。 解放后,菊花的种植和栽培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技术等鼓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向前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70年代,为小规模种植,作为中药材引种和推广,为民间观赏、药用阶段;70-80年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开始作为土特产、中药材进行推广的阶段;80-90年代,规模化种植,作为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扶持阶段;90年代初-2000年,探索积累生产技术,推广新技术,着力提升菊花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攻坚阶段;2000年以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科研课题的品牌打造阶段;   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