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交界处的明星风景区,既是江川县境内水陆游览线上的交接点,也是水陆两路拓广延伸至澄江县风景区的中转点,主要由已开发的碧云寺及明星鱼洞等景点组成。后依绿树成荫的署蛇山,前临碧水雪浪的抚仙湖,被誉为风景胜地。既可登上碧云寺饱览湖光山色,又可人湖畅游嬉戏,还可在鱼洞观看到别开生面的“车水捕鱼”奇观,品尝风味佳肴“铜锅煮活鱼”。
碧云山上古木苍翠,石壁如削,花卉芳香,百鸟乐巢。树木以柏树、梓树、榕树及稀有树种“糯米饭果树”居多。从山脚登499级台阶,转36道弯即可到达碧云寺——又称“武当别院”。武当别院相传为河北均县的武当支系,原建有玄天阁,清康熙时建真武殿、观音阁、陪殿。民国时又建有望海楼。浓荫深处藏庙宇,楼台亭树、飞檐翘角与抚仙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十分雄伟壮观。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日,是碧云寺的庙会日,届时滇中各县游人宾客纷纷来此集会,一律在碧云山上食素。庙会期间还有各类文艺演出。一文化大革命”期间,武当别院被强行拆除,但山上树木依旧完好。1985年江川县广大群众集资重建,在原址建起15间殿宇,依次为技发祖师殿。三清殿、观音殿、鲁班殿、猪神殿等,全部为仿古建筑。山下还建有可供近百人食宿的招待所。
走出武当别院的圆形后门,沿新开凿的石栈一直往上攀登,行完曲折迂回的石阶小道,穿过南悬门、老鹰嘴等三处暗道之后,便可踏上碧云山的最高点——莲花峰。凭栏而立,徐徐清风时而夹带着片片白云,时而裹着股增白雾,缓缓从身边掠过,使人如同置身仙境,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极目远眺,山前的抚仙湖风光,山后的碧云水库以及四周起伏山峦景色尽收眼底。距莲花峰不远处的半山腰至今有清泉一塘,泉水清清,明澈透底,聚而不流,久旱不涸,供万人庙会用之而不竭,称之“灵漱一塘”,当地群众称之为“仙水’。
碧云山下沿公路北行一公里半,便是明星鱼洞,百余个鱼洞依石壁之下的泉眼分布在近千余米长的抚仙湖沿岸。每年的3-9月,是抚仙湖特产抗浪鱼捕捞的主要季节。当地渔民用木制的水车从绿树掩映的石洞泉眼里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争强好胜、喜欢清水的抗浪鱼的生活习性,鱼儿便群集抢水而上,钻人了渔民们预先放置在流水沟道里的竹笼而被捕获、这种捕鱼方法历代沿袭,古老而独特,人们称之为“车水捕鱼”。鱼汛时节,每个鱼洞每天能捕鱼数百斤。鱼汛高峰时,抗浪鱼会自动成群波向湖岸的浅水区沙石上排卵,渔民就在沿湖岸边的斜坡沙滩开一条1米多宽、数米长、30多厘米深的沙沟,沟的下头直伸湖内,沟里用小石于筑起一道道横格,形如渔民晒鱼用的“篱笆”,然后用木制水车在沟的另一头从湖里车水,经沟道再流人湖里(称转水洞)。这时湖里的鱼群就会从沟的另一头沿沙抢水而上,待沟里进人较多的鱼时,立即停止车水,余水从沙石中渗尽,活蹦乱跳的鱼儿就留在沟内束手待擒,这种捕鱼方法称之为“篱笆沟捕鱼”。抚仙湖沿岸的有些地段,设有沙滩;石壁就直接伸人数米深的水里。为在这样的水中乱石缝内捕鱼,当地人发明了“香把捕鱼”。鱼汛时,渔民在一根木棍上捆上就地采来的“香芝麻”草,将其捆扎成把,插人湖内石缝中,抗浪鱼寻着草的香味钻人香把内而被捕获。
明星鱼洞捕鱼方式古朴奇特,吃鱼的方式也别具一格。渔民用铜锅装上泉水,把鲜活的抗浪鱼放进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放到火上去煮。鲜活的鱼,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死去,直至煮熟。一二十分钟后香味四溢,加人特制各类佐料,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