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衣、食、住、行,是人的文化及思想形态的反映,关东民间的这一居住习俗也是这里的民众生活及环境的文化纪实。
房子是关东文化的标志。
关东是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部分,地理学家习惯称这里为东北亚区域,即指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内蒙古五个省区,还有 原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均属这一 区域。在这一地区之中,关东的吉林住房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房屋的设计、材料的运用上,民间百姓的概括就是“土坯房子篱 笆寨”。
土坯是什么呢?
关东百姓把草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叫“坯"。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用来垒屋。
吉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天又温热。一年之内有将近五个月的寒冷天气。用土坯盖房,既冬暖夏凉,又经济实惠。
土坯的种类分黑土坯、黄土坯、砂性土坯和木棒土坯四种。吉林民间把“脱大坯”算做“四大累”之一的一项繁重劳作。脱坯时,先 将坯土堆积在平地上,把土中的疙瘩和杂物挑出,把“羊角”(草的 民间俗称)层层放置于土中,浇上冷水,经过一天或半天时间的 “闷”,使革和水都泡软浸透,再用一种名叫“二尺钩子”的搅合,这 样,水、草、土完全粘合在一起了。再用木制的坯模子为轮廓,把泥 填进去抹平,然后将模子拿掉,一块土坯就做成了。
还有一种坯,民间叫岱子。
据《松漠纪闻》载:“冷山去宁江州百七十里,地苦寒,多草木, 至八月则倒置地中,封土数尺,复其枝干。”在这儿,草很多。为防寒,这些草将根扎入地下很深,盘结如丝,使土板结成整块儿。把这 样的草连根带土切方块取出,用它来砌墙盖房也非常好,而且还美 观呢!
远远望去,那用土坯砌成的屋房,墙缝整齐,给人一种坚实和温暖的感觉.由于土坯中有草,所以屋墙之中常有黄鼠狼和老鼠来 做窝。它们在墙中间或墙根处掏了许多洞,在阳光暖和的日子里, 它们常常伸出小脑袋东张西望,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孩子们从井里或河边提来水“灌”它们。把水从屋墙的洞上倒进去,可是灌下去总不见水满。这时,屋里的老奶奶气得喊上了: “小祖宗,屋里都成河啦!"
“是么?”
“嗯哪!”
原来,狡猾的老鼠打洞要打几个洞,土坯房屋里的炕洞或大柜底下往往也有一个洞,外面一灌水,水就会从那儿淌到屋里,于是 地上发了水,鞋子像小船一样在屋地上漂动着......
老奶奶的笑声叫骂,孩子们跑开后的笑声,给关东孩子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笆寨又指的是什么呢?
民间有个传说,说的是从前有一家人家夹樟子(筑篱笆)。老大是个结巴,他和老二哥俩干这活。只听樟子这边的老大喊:“勒 .....”老二就用绳子用力地勒;老大还喊“勒......”老二还勒,但心想,勒得已够紧了,怎么还喊?这时,只听老大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勒......勒我手了!”老二一看,可不是,老大的手指头被绳子紧紧 地勒在秫秸樟子上了。
篱笆在关东十分普遍,民间有“穷夹樟子富打墙”之说,其实夹樟子和打墙作用相同,只是材料不同而已。
平原地带盛产柳条、秫秸,篱笆墙往往用这一类枝条为材料。山里产木头,木樟子居多,有的人家干脆以圆木为樟子。《钦定满州源流考》载:“夫余有官室,仓库,牢狱,作城栅皆圆。"日本人小越平 隆的《满州旅行记》则说“其城周以圆形木做为城栅”。人们在用樟子圈起来的院子里打上一口水井,有的人家还要在院子里建一座 粮食楼子,放摆上酱缸什么的,还可以种些青菜。院子给农家带来 了生活的欢乐。
关东人家的屋子都比较窄小,院子却很大。因此院子就成为办 重大事情的“道场”,这里所说的大事,指的是红白喜事。
办红事,来客多了,喜桌子往往摆到院子里去,前村后屯的人 都来。各种仪式如拜天地一般也在院子里举行。
办白喜,更要在院子里搭席棚、设灵棚、请喇叭匠和鼓乐班,分坐在院子一边,棺木停在中间,供小辈和亲友们祭拜。
一般人家夹樟、修篱笆往往是为了安全和取暖。过去人烟稀 少,地方荒凉,常有狼狐出没咬人吃家禽。篱笆寨可以防止野兽进入,也便于家狗看家望门。
另外,有的篱笆寨子修得离窗子很近,这样就起到了遮挡风雪的作用。北方的风大雪猛,篱笆寨可以使大风雪减速,不直接扑打在窗子上.保住了屋子里的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