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旅游网欢迎您!
中国航空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

 

历史
    达斡尔族人的先民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至黑龙江北岸的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以后逐步迁到嫩江流域、呼伦贝尔、爱辉及新疆等地。17世纪前,达斡尔族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渔猎业是传统的生产活动。南迁后农业迅速发展。1947年达斡尔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1952年开始建7个达斡尔民族乡,1958年8月在内蒙建自治旗。
江北时代
    17世纪以前,达斡尔族在黑龙江北岸时,已结成村落,聚族而居,有雅克萨、多金、铎阵、阿萨金、兀库尔、吴鲁苏穆丹等坚固设防的木城,是当地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
后金统治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次年即征服黑龙江中游萨哈连部,取其11寨,以后相继征服自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以东全部外兴安岭以南地区,原属明朝奴儿干都司各卫所全改属努尔哈赤后金政权。
避俄内迁
    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山海关后,无力顾及入侵的沙俄殖民者,达斡尔与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人民陆续从江北内迁。清廷把迁至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居民编为杜博浅、莫尔丁、讷莫尔3个“扎兰”(队),由理藩院管辖。
布特哈八旗
    雍正九年(1731),清廷又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按姓氏为布特哈八旗,设副都统衔总管管辖,其中达斡尔原来的3个“扎兰”,分别编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为便于统治达斡尔族人民,清朝统治者任命该族一些上层人物为佐领,其中少数还擢升为将军、都统、办事大臣等,逐渐使他们形成为本族内部的统治阶级。
抗俄保家
    清末废布特哈总管,管辖制度稍有改革。达斡尔族人民素以勇敢善战著称。17世纪中叶,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龙江流域时,达斡尔族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受到清廷的赞赏。清朝统治者在200多年间,多次征调达斡尔人民戍边,远达新疆,使该族人口和生产发展受到影响。八旗的建立,加速了达斡尔族社会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物资上的交流,密切了达斡尔族同汉族、满族人民的联系。

民族起源
    因为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已经无法考究。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达斡尔族传说
    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近代的争议
    关于达斡尔族的来源,学术界曾有过争议。主要分歧意见可分为土著说与契丹遗裔说。
    持土著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著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
    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
DNA技术揭谜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民族分布
沙俄南侵前
    17世纪中叶以前,达斡尔人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吉雅河)河谷与东起牛满江(今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西至石勒喀河的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
迁徙
    17世纪中叶由于沙俄殖民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江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人民受到野蛮的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达斡尔族最初多数迁至嫩江流域,后来,由于清政府征调该族青壮年驻防东北及西北边境城镇,才有一部分达斡尔人徙居呼伦贝尔、爱辉,以至远徙新疆塔城。 
迁徙后的分布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市。

饮食习惯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中国西北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较发达。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肉食过去曾以野生动物为多,有狍子、鹿、驼鹿、野猪、黄羊和飞龙、沙鸡、野鸡等。随着狩猎业减少,家养的猪、牛羊、鸡成为主要肉食。达斡尔族喜爱吃手把肉和片白肉。
    燕麦叫"花林坡",带有狍子肉或牛奶的燕麦粥叫“花林坡巴达”。这是达斡尔人尤其老年人爱吃的一种饭。
    炒熟的燕麦面粉叫"哈格";炒熟后碾成的碎粒叫"欣特勒"。哈格和欣特勒常拌白糖、黄油、牛奶吃。由于哈格和欣特勒抗饿性强,干燥,便于携带,受到猎手、放排人、农民的欢迎。
    稷子米叫"敖斯莫",将糜子(芒格勒莫)烀熟炕干后碾制而成。稷子米饭是达斡尔人最喜欢吃的传统饭,那黄澄澄的大圆粒儿,就象一颗颗金珠子。做热气蒸腾的稷子米干饭时,通常爱掺芸豆;吃时不泡鲜、酸牛奶,就泡鲤鱼汤;有时也直接做牛奶稷子米粥吃,叫"苏提切"。
    稷子加工前用锅烀过,使糠皮中的营养元素无保留地浸入米中,减少了维生素在碾米过程中的损失,保存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因而吃起来有股香味,碾制过程中也不易碎,提高了出米率。锅烀还破坏了稷中的酶,杀死了害虫,因而稷米的保存时间也较别的米长。
    糜子不经锅烀直接碾的米叫 子,达斡尔语称"西吉莫"。西吉莫米色发白,酷似颗颗玉珠。用它做饭时也掺芸豆。吃时泡禽兽肉汤或鲜、熟牛奶、酸奶。
    西吉莫还可做黏稠粥--西吉莫拉勒,吃时拌黄油、白糖。
    "瓦热勒拉勒",是用西吉莫拌下犊乳牛头三天的高质乳做成的。吃时通知本莫昆(姓)各户,选一代表,怀揣碗匙前来聚尝;既使散居邻屯的本莫昆户,接到通知也要骑马赶来;因为这是达斡尔人象征莫昆内部求团结,共甘苦的古风之一。而今虽不通知本莫昆了,但也要通知左邻右舍来品尝。拉勒不仅平素吃,每逢腊月初八每家必吃。
    达斡尔族习惯于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两餐。过去主要种植稷子、荞麦、燕麦、大麦、苏子等农作物,并以粮食为主食。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荞麦面为主。稷子有两种加工方法,一是把经过蒸煮的稷子烤干磨成米,用来做干饭和鲜牛奶粥,是达斡尔族最常吃的主食;二是不经过蒸煮而磨出的稷米,可以做干饭,但多用来做牛奶稠粥。达斡尔族也用经过蒸煮后磨出的荞麦米、燕麦米和大麦米做干饭和粥,食用时都要拌以鲜、酸牛奶或野兔、狍子、飞禽肉汤。用荞麦米或燕麦米做成的狍子肉粥,是达斡尔族老人喜欢的食品。进入20世纪以来,小米和玉米(米+查)子也成为达斡尔族的主食,过春节也开始打年糕。
主食
    以粮食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荞麦面、饼为主。达斡尔族的面食以荞面为主,有刀削面、刀切短面条、揪面片、手指压柳叶状面条,和用拇指在另一只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这些荞面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兽禽肉汤上煮熟。
肉食
    肉食过去曾以野生动物为多,有狍子、鹿、驼鹿、野猪、黄羊和飞龙、沙鸡、野鸡等。随着狩猎业减少,家养的猪、牛羊、鸡成为主要肉食。达斡尔族喜爱吃手把肉和片白肉。节日宴会里待客的珍贵菜有“手扒肉”。
    肉食的制做以晒肉干和煮、烤肉为主。平时,喜用肉炖蔬菜。常吃鱼,主要烹调方法是清炖和清蒸。
蔬菜
    达斡尔族房前屋后常种有各种蔬菜,除了大量应时吃用外还加工成酸菜、咸菜、干菜,以备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将豆角和西葫芦削成细长条,晒干后编成股储存。达斡尔族妇女还采集柳蒿菜、山葱、山芹菜、黄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饮料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道可口。
典型食品
    ①燕麦炒米、面。达斡尔族野外劳动中常用的食品;
    ②“瓦特”和“希日格乐”。达斡尔族的两种糕点食品,常用于节日、订婚喜事和葬礼时招待宾客和乡亲;
    ③“拉里”。牛奶熬的稠粥,用稗子米或荞麦脐子加鲜奶或酸奶熬成,拌黄油和白糖食用。食用时,需请亲戚邻里前来品尝,以示亲邻和睦,牛畜兴旺。

语言
    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亲系语友的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语法特点和相同、相近似的词汇。由于居住分散,达斡尔语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但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别不大,可以互相通话。
文字
    达斡尔话没有自己的文字,自康熙初年就开始学习使用满文,清晚期,达斡尔族人开始学习使用汉文,解放后,广大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大多知晓汉文并能使用。
    20世纪曾出现郭道甫、钦同普、德古来等人分别用在拉丁字母和俄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达斡尔文,但由于中国的战乱环境等因素均未大面积推广。
    建国后在国家的主持下创制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达斡尔文,并编写出版不少的教材及翻译著作。但由于文革等极端因素的影响而停止,未能推广。
    改革开放后,出现恩和巴图等的记音符方案和乌珠尔的省略元音拼写方案,目前达斡尔语记音符影响比较广泛,但未被国家认定为标准文字。由于目前没有官方认可的标准文字,生活中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

节庆
    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的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的人可长寿两百岁;有的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初一开始拜年,拜年的人一进门就要打开主人家的锅,抢吃年糕,表示亲密无间,然后吃猪寿子、手把肉,妇女之间要互相赠礼,礼物有烟叶、奶皮、糕点和冻肉,春节一直过到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民族禁忌
    达斡尔族禁忌较多,如不许用刀、剪子等锐器指点人;不许踏座门坎和窗台;不准在室内打口哨;忌在鼠日开犁种;在渔场不许拿着鞭子走;不用白桦和榆木盖房子等。



    
  热门机型推荐
     T20
     Queen-Air65
     空中客车A320
     波音737-800
     TB20
     GA-200
     Falcon900B
     N5A
     Fokker-270
     湾流GIV
     Jetstream-31
     ILYUSHIN
     IAI1125
     Cessna-402
     Tu-114
     麦道MD82
     BeechBaron-58
     Il-76
     Challenger-CL601
     Casa-212
  省份特产
    玉龙雪山山珍 雪茶
    云龙火腿
    香兰酒
    攀枝花枇杷
    熏大马哈鱼
    风味清蒸菜
    奶油炸糕
    沙土胡萝卜
    风筝魏
    鼓汁凤爪
    温州黄汤
    舟山金塘李子
    潇湘五元龟
    辣椒刀豆
    煮干丝
    上党土蜂蜜
    六股河鸭蛋
    房山核桃宴
    三丝面疙瘩
    路南乳饼
  省份美食
    银耳番茄凉汤
    太后御膳泡泡糕
    黄鱼羹
    酱油水丝丁鱼段
    白萝卜粉丝肉丸汤
    兰花金钱酿发菜
    西餐饭盒——烤猪排配米饭蔬菜
    咖喱子鸡丁
    姜汁扁豆
    家庭火锅料
    气锅鸡
    酥炸花椒叶
    海带绿豆汤
    酸奶蛋挞
    当归生姜羊肉汤
    炒白鸽松
    诸候鹅
    成都子鸡
    煎秋刀鱼
    红烧秋刀鱼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支付方式 | 辽ICP备10012394号-11 | |